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4-12-05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邹良主任主持完成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1BJC025)。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着眼于了解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现状,梳理评价内容,编制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探索在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评价结果运用的途径与价值,构建兼具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表现性评价体系,形成目标、教学、评价一体化格局。
以评价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大核心素养,以评价指导一线教师吃透课标、用好教材、开展教学、科学评价,为教育部门制定具体评价方案作决策咨询参考。
(二)研究内容
1.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理论梳理,包括概念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2.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包括基于长沙地区的通用技术教师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现状;
3.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包括表现性评价指标制定依据、研究技术路线、评价指标;
4.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实施研究,包括实施流程、实施策略、实施方法;
5.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功能研究,包括导向、调控、诊断、反馈、激励、决策咨询功能。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帮助学生自我诊断、调整学习策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外在“教育评价”“通用技术评价”等方面关于概念、目的、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史与成果。借鉴层次分析法(AHP),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对全市高中师生进行广泛调查,了解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和教学评价经验、现状、问题、需求。运用德尔菲法进行反馈匿名函询,对“高中通用技术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标准体系”进行预测后征得专家组的意见并进行修订。
3.实证研究法。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学情的构成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提出理论假说,再在实际课堂中对假说进行检验,揭示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构成因素及其普遍联系,归纳概括评价工具、途径、方式的一般规律。
4.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课堂场景为对象,系统地收集、分析数据和资料,探索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达成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工具、途径、方法,以形成可供推广、复制的范式。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以形成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
二、成果与结论
(一)研究成果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现状本土化调查报告
(1)长沙市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教师版)。主要了解被调查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通过问卷星系统在线分析,得出结论:一是长沙市通用技术教师教龄与职称结构失衡;二是城乡师资配备不均;三是课程开设差异较大;四是评价体系不健全。
(2)长沙市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学生版)。主要问题是:一是授课周课时不到位,制约教学质量提升;二是课堂教学评价以传统方式为主,难以评价非文化学科项目;三是评价工具单一,评价路径简单,评价细则模糊;四是课后作业布置次数少,缺少作业评价。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对策:一是加快队伍建设,提升职业获得感;二是整合学科资源,统一开课模式;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实施表现性评价。
2.“两依据两原则”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指标
“两依据”指在制定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指标时,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可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依据教材内容则确保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关键内容。
“两原则”指在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遵循素养化、等级化原则,从五维学科核心素养中,开发十七个二级评价指标以及若干三级指标,建立三级水平评价等级,对课堂进行测量。素养化原则要求评价指标指向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构成全面体系;等级化原则则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指标,共分为三个等级,降低实施评价的难度。通过“两依据”和“两原则”,建立三级水平评价等级,对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实施流程与策略
评价实施过程中挖掘课程资源,创设实施情境,利用“五依据原则”实施流程是指依据课程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活动;依据学习活动,开发评价工具;依据评价工具,验定学习成效;依据评价结果,修订教学反思。在评价实施过程中,结合课程课标、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工具和学习成效,全面对学生实施评价。
依据课程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课程课标确定教学目标,通过立足课程标准、分析单元主题和研究课时内容,制定出符合教学要求且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活动。依据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活动,选择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且便于教师观察学生表现的活动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并分为操作实践类、成果展示类和研讨交流类。
依据学习活动,开发评价工具。依据学习活动开发评价工具,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或选用各类表现性评价工具,如适合课时目标的评价量表和在线教育平台的评估系统。这些工具能够科学、方便地评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依据评价工具,验定学习成效。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观测点,灵活调整观测点的设置和权重,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评价观测点包括课堂活动表现和学生作品评价,从多个方面观测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与行动效果。
依据评价结果,修订教学反思。依据评价结果修订教学反思,将评价结果用于判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衡量师生教与学的成果,为教学反思提供重要依据。教师反思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反思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4.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功能
(1)反馈功能。教师可获取学生学习时的需求、兴趣、速度、深度信息,了解教学效果。
(2)评估功能。教师通过比较学生在不同时间点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有助于判断学生预期目标达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3)诊断功能。课堂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反应速度、表达清晰度等方面的表现,能够发现学生在某些学习内容或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4)激励功能。当学生从评价结果中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时,会感受到认可和鼓励,激发学习动力;当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时,会努力弥补,提升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促进功能。课堂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和发展路径。
(二)研究结论
1.课堂表现性评价引领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守正创新
传统的评价以纸笔考试为主,重知识与技能,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与技术素养。表现性评价则是真实的、复杂的、开放的评价,贯穿在整个学期或者整个课堂的评价,解决了评价与目标内容不一致的问题,让教师建立从考查知识识记走向注重学生能力素养的评价观念,并予以实施。通用技术项目式学习契合表现性评价通过设置评价任务,给出具体的评价内容,设计评价量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分,学生的表现机会更加凸显。细化表现性评价标准,使每一个表现性任务清晰可执行,减轻了评价者的负担,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因此,表现性评价的内容、标准、实施方式能够引领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革新。
2.课堂表现性评价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的育人本质是课堂评价改革的根本动力。课堂评价从学生发展角度整合资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倡导评价的多元化、注重评价的反思性,完善的、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反馈、评估、诊断、激励、促进功能,实现“评价即育人”,成为学生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途径,积极呼应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使素质教育得以纵深推进与全面落实。
3.课堂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性
表现性评价能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促进素养导向的学习变革。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细化评价标准,使技术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适合检测高阶、复杂学习结果的新型评价方式,改变学生浅层、重复操练、被动学习,关注学生高阶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品质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新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研究》课题组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