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基地建设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研究基地三年建设规划(2019——2021年)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10-15

对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湖南省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在湖南省教科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结合天元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目标

    基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瞄准教育发展前沿地区并紧扣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特色性和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团队,不断凝练和发展具有地域代表性和辐射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天元区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经验,探索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模式,基于天元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发展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天元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科研成果。找出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2.通过基地研究,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系、教育条件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信息化、教育督导评估等方面促进天元教育得到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3.发挥基地辐射效应。通过义务教育现代化科研基地的研究和管理,积极探索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强区的路子,为省内同类型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经验和教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研究重点

(一)第一实施阶段(20194月——201912月)

  1.学校建设

建成建宁实验小学、白鹤菱溪中学、东湖学校、二中附小等四所学校。对胜塘小学、霞石小学、建强小学、新林小学、泉丰小学、莲花小学、株木小学、梽木小学等8所学校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新林小学、砖桥中心小学18套教师周转房的改扩建。大班额率控制在4%以内。

  2.教师队伍建设

1)通过高校直招、社会招聘、引进优秀教师等渠道,引进教师313名。贯彻落实《天元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建立常态交流机制,扎实做好“城区教师赴农村学校”、“农村教师赴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工作。

2)启动天元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评选第一批校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堂、名师库成员,分层级对新入职教师、年青教师、成熟型教师进行培训。

3)以课题为抓手进行学术研究,在原有的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启动区级课题研究体系,实现省、市、区三级课题同步进行,以课题为抓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2019年预计已立项和新立项课题13个。

   3.教育教学管理

1)启动“人文课堂”建设,打造活力课堂升级版,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营造师生平等对话、互动共享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构建核心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校开设、开足艺体课、劳动课、心理课等,注重过程性评价。

3)强化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专业机构合作,推动“互联网+家长学校”的建设,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家庭教育活动。区教育局、区妇联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

5)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创造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强盟校交流合作。认真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4.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发展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补充、长效更新机制。对全区除近两年新建学校(新马小学、尚格小学)以外的35所城乡学校的功能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服务及安全等设施设备补充、更新。积极参加教育信息化2.0工作,2019年预计投入988.2万元。

   5.总结评价

2019年天元教育基本现代化各项完成指标进行测评,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二)第二实施阶段(20201月——202012月)

   1.学校建设。建成湖南师大附小、天易长鸿实验学校(中学部)、菱溪小学、东湖小学,全面消除“大班额”。完成全区所有学校标准化建设; 完成杨柳小学、胜塘小学教师20套周转房建设。

   2.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招聘引进教师,计划引进教师200名。进一步深化城乡教师交流,开启第二轮教师交流活动。评选第二批校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堂、名师库成员,继续分层级对新入职教师、年青教师、成熟型教师进行培训。依托第三方,启动区优质课堂资源网络平台建设,引进优秀课例、数字化课程。并在区内遴选优秀教师的观摩课、优质讲座上传到平台。

   3.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人文课堂,建设一批人文课堂优质课例。进一步完善区级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深化教育评价体制,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逐渐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逐渐深化“互联网+家长学校”的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4.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发展。2020年预计投入514.2万元。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提升网络设施性能,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5.总结评价。

鼓励至少五所学校提前申请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试点单位,重点扶植和指导。对第二年天元教育基本现代化各项完成指标进行总结,提炼成果,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下阶段工作。

(三)第三实施阶段(20211月——202112月)

   1.学校建设。建成湖南师大附属初中和高中、新马中学、殷家洲小学、南塘学校等5所学校,进一步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

   2.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编制改革,创新激活教师体制、职称评定、晋升的机制。进一步深化城乡教师交流,启动第三轮教师交流活动。评选第三批校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堂、名师库成员,继续分层级对新入职教师、年青教师、成熟型教师进行培训。建设和完善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全区的优质课堂资源网络平台,建设和引进学科教学资源、名优课例和通识性知识课程,覆盖全区中小学。

   3.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人文课堂,形成区级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深化教育评价体制,深化“互联网+家长学校”的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4.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发展。2021年预计投入919.4万元用于信息化装备设备。要全面建成数字化校园,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

   5.督导评价。对第三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科研成果;对基地建设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对三年实施情况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全面进行评估总结。

三、预期成果

   1.制定并实施《天元区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完成天元区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建设,依照天元区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评估学校建设结果。

   3.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总结基地建设成果并形成经验材料。

四、应用与服务方向

   1.推进教育现代化理念先行。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理论对于复杂的教育现代化现象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干预等作用,这将会大大提高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作支撑,改变传统观念与革新教育思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跨越和与国际教育接轨,在全区范围内,上至顶层设计,下至各位基层教育工作者甚至于参与的学生都应了解教育现代化思想与理念,主动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管理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并积极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

   2.推动学校建设现代化。学校建设和硬件设施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任务,是教育现代化达标的硬条件,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最困难的一道坎。通过基地研究,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使学校建设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道路上坚实的一步。

   3.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基地的研究成果要为解决支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具备的素质结构、应该达到专业水准,教师教育自身应该如何变革,必要的制度保障、现实路径等问题而服务。

   4.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基地对于人文课堂、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制、互联网+家长学校”、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5.推动教育信息现代化。基地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基本布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育信息现代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五、主要措施

   1.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原则上聘请天元区教育局局长为基地首席专家,负责全面履行基地的基本义务。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确定基地研究方向、制定基地建设的具体计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管理;负责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负责向省教科规划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积极会同区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支持推进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工作的配套政策文件,加强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各研究小组分别从资金投入、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学管理、教育装备配备等方面,结合天元教育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工作,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建立工作倒逼机制,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3.建立联系点制度。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报省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担任学术指导,对基地建设进行追踪指导。

   4.精选研究团队。组织一支素质较高,职务和知识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教育科研队伍,人数10人。团队成员要涵盖教育科研、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等层面专家。

   5.切实保障经费。在建设周期内,由天元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通过财政拨款,按不少于10/年的标准,给予基地建设经费上保障。

   6.把握建设周期。天元区“义务教育现代化研究基地”建设周期从2019年到2021年,争取用3年的时间完成省教科规划领导小组的评估验收。

   7.实行动态管理,科研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每半年听取一次基地建设进度汇报,包括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下步打算、请求事项等,领导小组对基地建设提出工作要求,给予相应支持。

   8.营造良好氛围。对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并对获奖的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支持参与到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中。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义务教育基本现代化研究基地三年建设规划(2019——2021年)

3245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