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成果发布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3-05-31

成果题目: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成果类别:论文类

    者:聂庭芳

所在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基本观点

学校自 2015 年创建信息化教学班,致力于解决智慧教育环境下,学校实施教、学、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已历经 7 年的研究和实践。以“智慧教育的实现依托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智慧教学的开展”这一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了“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教学模式,为教育信息化的校级应用提供了一套具有理论指导性、实践操作性和普适性的研究成果。

(一)构建智慧教学模式的基础是明晰其与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关系

智慧校园的建设为智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技术平台和理论环境;同时,智慧教学的实施和开展反哺智慧校园的建设,进一步更新和丰富智慧校园的价值和内涵。建设智慧校园和开展智慧教学均指向同一目标:让教育信息化进入智慧教育这一高端形态(图 1)。智慧教育领航,智慧教学启航,智慧校园护航。


1:智慧教育、智慧教学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二)推进智慧教学的核心抓手是建构“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教学模式

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模式变革。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建构主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教学结构及刘邦奇智慧教学模式为理论指导,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新教学模式: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教学模式(图 2

2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教学模式

“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教学模式作为智慧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智慧教学平台 为教学全过程打好了数据底座、推动了智慧教学环境创设;课程学习活动将在此智慧学习环境中有序推进;课程学习内容是数字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课程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的重构和创造。

以“参与、互动、发展”维度逐级递增的三元教学思想为指导方针。“参与”使学生获得相应课堂地位,积极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互动”发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教学群体;“发展”既是价值观也是目标,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人,推动学生的发展。以“五环节”指导整个教学的活动状态变换与时间流程。以“五模块”指出整个教学中核心的教学功能与目标,为教学指明目标方向。

“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教学模式在理论空间、实践空间有广阔的延展性和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可调整该模式,使其与学情、校情契合;延展性是指在技术迭代、理论更新的推动下,对该模式优化、更新。

(三)实现“三元五环五模块”新型智慧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是促进教师“智”教和学生“慧”学的有机统一

“三元五环五模块”教学模式是基于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用于日常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学生如何基于该模式开展教学,据此提炼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分别是学生自主学习实施路径(图 3)和教师精准教学实施路径(图 4)。

3:学生自主学习实施路径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和学生的元认知需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对象有学生本人、学习共同体及教师,教师需对教师行为、学生个人行为、学习共同体行为进行评价、反思,师生的评价和反思通过信息技术在全体师生中进行流转、互通,使评价更多元、准确、及时。

4:教师精准教学实施路径

教师的精准教学建立在学习分析和教学管理之上,学习平台链接二者的数据信息,学习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可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可进行自我调节,师生借助学习分析结果调整教与学,实现教学深度交互。

二、主要创新和价值

(一)基于新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提出“三精四新”课程育人新理念

新型教学模式有四新,其一,新技术,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有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是底座和地基;其二,新理念,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不革新只会落入“新瓶装旧酒”的陷阱中;其三,新策略,为新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操作、具体的指导,使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复制性;其四,新路径,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主体探索出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路径及基于教师的精准教学实施路径。

以“四新”为基础,通过教学大数据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教师精准教学、学生精准学习、学校精准评价等教、学、评一体的三精整体目标(图 5)。将因材施教、个性学习和发展评价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评发展中,最终达到育未来人才,建未来学校的宏伟目标。


5:基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三精四新课程育人新理念

智慧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课程育人理念的更新,在课程资源整合、教书育人、信

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方面填补了智慧教育与现代课程论的理论空白。

(二)机制创新赋能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以教学资源整合机制为先导,建设新课程知识体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与新课程体系、信息化教学理念融为一体。通过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同构建社会共育机制。采用个人筛选--集体研磨方式建立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数据资源支持。

2、以深度学习机制为要务,创设智能学习新路径

新型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将学习内容立体化、数字化,使学生的学习从应用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3、以发展评价机制为保障,构建智评教育教学新生态

学校利用智能化手段伴随式采集教与学全过程数据,形成学生学习行为画像。

评价机制从传统的总结性、经验性转变为过程性、发展性的精准评价,并可对教师教学全流程和学生学习全过程形成分步分阶段的精准评价,从而形成高效精准的智能化管理体制。

(三)管理创新驱动学校进入高品质发展赛道

1、统筹管理:以 CIO 管理制度为核心,推进战略统筹

引入和推广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解决信息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故有弊端。信息官的主要职能不在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而是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智慧教学业务。

2、技术管理:联合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及公司技术人员为技术支持团队。技术服务形式由面及点、多层次开展,技术服务及时高效。

3、教学管理:教科室、教务处协作助力课堂智慧教学,教科室负责智慧教学的前端培训,教务处负责中端课堂教学,两处室联合负责终端评价、考核。构建精英教师领头引航、骨干教师示范引领、青年教师中坚支撑三层教师梯度队伍。

4、经费管理:建立智慧教学经费预算专项制度及自主科研申报管理制度。上级发放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以资金激励教师投入智慧教学实践,依据大数据对其精准奖励。

三、成果影响或社会效益

(一)师生成长

学校从 2015 年开展智慧教学探索,到目前所有班级均配备智慧课堂平台开展教学活动,220 余名教师参与实践,学期智慧课堂授课数多达 13920 节,教师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获市级以上奖项 200 余项,撰写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 50 多篇。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99.1%的学生认为智慧教学对学习有帮助,认为开展智慧教学后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的占到 86.58%

(二)辐射影响

(三)成果的主要影响力

领导关注持续聚焦: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湖南省副省长谢卫江等多位领导来校视察工作;

研讨活动促进交流:学校受邀到全国 26 个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 30 多所学校推广智慧教学经验,接待来校参观学习团队百余次。

文化联盟扩大影响:牵头 35 所省内中学成立湖湘智慧教育实践共同体,为全省依靠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科研兴校蔚然成风:成果的实践推动着全校科研工作的进步,学校立项相关省、市、校级课题 38 个,全校超过一半的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获得省市级奖,智慧教学主题论文发表 13 篇,核心期刊 2 篇,国家级期刊 2 篇,省级以上期刊 10 篇,1 个市级课题获长沙市友谊科研奖。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3245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