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成果发布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3-05-31

成果题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

成果类别:论文类

    者:陈超群

所在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2019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了197所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名单。对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进行评价是保证其建设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抓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中均明确提出了开展第三方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本成果通过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系统性研究,厘清了其内涵属性,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测度模型,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评价机制,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实证数据,为教育行政提供了前瞻性政策储备,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基本观点

(一)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价是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判的最佳方式。第三方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等优势,可用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的评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中均明确提出开展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第三方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进行公平、公正地系统性评价,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教育评价功能,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弥补传统评价中“自己评价自己”的弊端。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集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以及49个观测点构成。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专家、被评价单位、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管理人员所提出的评价指标,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与共识机制,集成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群构建优势、学生发展、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二级指标包括专业群建设定位、专业群构建合理性、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专业群核心竞争力、群内学生招收规模、群内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群内学生就业状况、师资数量与结构、教学科研水平、授课质量、交流与提高、课程教学资源、校内实训条件、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国际化的学生情况、国际化的教师情况。

1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权重)

观测点

专业群构建优势

0.0057

专业群建设定位(0.0013

专业群构建思路清晰,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专业优势

专业群定位明确,适应行业产业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产业

实施计划与建设方案的吻合度

专业群构建合理性(0.0015

群内各专业之间组合科学,专业数量与规模适当

群内各专业优化互补,能促进专业间的合作与共享,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核心专业对其他专业有引领辐射作用,能带动群内其它专业发展

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0.0008

组织管理科学合理,责权明确

专业群建设进度规划合理,各阶段任务明确具体

经费使用规范,有11及以上配套

有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投身专业群建设的相关政策

专业群核心竞争力(0.0021

5年内群内核心专业具有的省级及以上名誉数(排名)

在第三方评价机构中的最新排名度

社会、学生对专业群的办学满意度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校企合作长期稳定、企业参与度

学生发展(0.3266

群内学生招收规模(0.0632

专业群内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完成率、报到率

专业群在校学生与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

群内学生在校学习状况(0.1345

3年内专业群学生专业技能抽考、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

3年内专业群内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一等奖数在全省的排名

课程考试及毕业通过率

群内学生就业状况(0.1289

专业群内学生初次及年底就业率

群内各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雇主对学生毕业生的满意度

师资队伍(0.1271

数量与结构(0.0253

专业群师生比例

群内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群内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学科研水平(0.0312

专任教师3年内主持省级及以上项目数

4年内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成果奖数

3年内专任教师在北大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数

3年内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数

授课质量(0.0402

学生评教分值、同行评价分值、教学督导评价分值

交流与提高(0.0304

3年内专任教师国内平均培训天数与交流次数、专任教师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人次/

教学资源(0.3451

课程教学资源(0.1131

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编写行业产业特色教材,信息化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使用情况

校内实训条件(0.1238

专业群校内实践教学设备生均值、专业群校内实践教学仪器设备与教育部专业仪器设备装备标准的符合度

专业群校内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条件(0.1082

合作企业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情况与运行情况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年均接纳学生实习人次在专业群中学生的占比

3年内毕业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人数及其占比

社会服务(0.2057

社会培训(0.1032

是否是行业、园区、社区专业培训定点单位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公益性培训服务

技术服务(0.1025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技术交易到款额

国际合作(0.0498

学生情况(0.0283

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人日

群内各专业在国(境)外的全日制留学人数(1 年以上)(人)

专业群内所招收的国(境)外留学生数

教师情况(0.0215

专业群内各专业所开发的国(境)外拟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数量

专任教师培训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数(人日)

专任教师培训在国(境)外工作的中国员工数

(三)在第三方评价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方面,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所构建的加权平均综合标准模型,能使最终评价结果更精准,较好地避免人为影响。在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面,由于三级指标系数之间的量纲不统一,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指标系数进行规范化处理,使所测指标标准化后的值都介于01之间,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熵值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权重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人为影响因素,有利于缩小误差,通过构建加权平均综合标准模型,使最终评价结果更精准。

(四)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区块链的运行机制,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模型,实现评价结果的可溯源、可查询、可共享。基于区块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模型由联盟链、结构层、数据层、合约层、应用层与交易层6个维度构建,该模型具有路由、交易、查询和验证功能,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该模型将应用层中的评价结果以私有链和联盟链的方式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被评价单位、行业企业与学生家长查询;依据评价结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实时对专业群建设方向进行精准干预,各被评价单位及时调整其建设方向,行业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家长能及时了解项目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特色。

1 基于区块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模型图

(五)为实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有效运行,须不断完善其保障机制。第三方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发展瓶颈,因此需要从政府、学校、第三方本身等维度做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出台一套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法律法规,以此保障第三方评价组织能独立开展评价的市场环境。

二、主要创新与价值

(一)创新点

1、学术思想上的创新 第三方评价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本身就是两个全新的研究主题,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从第三方评价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的评价,视角独特,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两者的研究视阈,创新了研究成果。

2、学术观点上的创新 本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瓶颈问题,厘清了其内涵属性,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设计了测度模型,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评价机制,提出了运行保障机制, 这是首次针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提出,可实现评价结果的可溯源、可查询、可共享,其研究成果利于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3、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本成果充分借鉴了教育学、管理学、第四代评价理论、系统论等研究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了采用区块链技术、极差标准化方法、改进的熵值法等新的评价方法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实施第三方评价,通过分类调查,设计变量,构建模型,较好的避免了传统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使最终评价结果更精准。

(二)价值

1、为“管、办、评”分离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成果系统厘清了第三方评价的内涵属性,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测度模型,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模型,采用了新的评价方法,提出了系统性的保障机制,从而丰富了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理论体系,为“管、办、评”分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2、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提供了实践指南。所集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设计的测度模型、所构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评价运行机制、所提供的政策建议与保障策略能指导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独立与专业性评价并形成权威性的评价结果,可实现教育行政、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家长等相关利益者的诉求,能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提供操作指南。

三、成果影响或社会效益

(一)成果被引与下载频次高

本成果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骨干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研究》(DJA190338)的阶段性系列成果,截止202297日,本成果系列论文下载频次达到7587次,被引频次为92次,其中北大核心期刊被引频次达23次,硕士论文引用2次,见表2

2 本成果系列论文下载与引用频次表

序号

论文题目

被引数

下载数

北大中文核心被引频数

硕士论文被引频数

1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

2

457

/

/

2

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模型的构成——基于区块链的模型运行机理分析

5

593

3

/

3

契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推进策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5

509

/

/

4

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湖南省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审视与推进策略

5

552

1

/

5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

1569

4

/

6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策略研究

8

474

1

/

7

专业群建设组织形态的选择方法及分析过程研究

9

393

1

1

8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19

1686

8

1

9

湖南省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研究

/

142

/

/

10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评价研究

12

459

5

/

11

20年我国高职专业群研究发展

251

/

/

12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的问题诊断与路径选择

6

353

/

/

13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现实审视与未来进路

1

149

/

/

合计

92

7587

23

2

(二)成果辐射范围广

本成果的系列论文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论文一等奖与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成果负责人应全省10余所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办公室”邀请,对本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研究成果被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学校的“双高建设办公室”采用,为上述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研究

3245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