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多维路向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3-05-31
成果题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多维路向
成果类别:论文类
作 者:李大健
所在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本成果以 7 篇系列论文(其中 CSSCI 源刊论文 5 篇,CSSCI 源刊扩展版论文 2 篇)搭建“融入思政课程—融入实践体验—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网络空间—融入意识形态—科研成果赋能”六位一体的“融入”架构,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KS155)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7B06)的阶段性成果。代表论文载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核心期刊、CSSCI 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一、基本观点
代表论文: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维路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光芒的科学理论,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科学指南与实践指引。
2.高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堂,在活化“融入”内容、创新“融入”方法上细密探索,横向联动、纵向深入,用以强力推进铸魂育人的“供给侧”优化升级,推进“精准供给”,从而在大学生心田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真正为其启智润心,确保铸魂育人效益的最大化,以拓展“课程育人”功能。
3.实践是最出色的老师、最生动的课堂。高校只有以培养学生“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旨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体验,开门办“大思政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才能将“大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进而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4.高校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打造“身边的思政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园观念文化建设、融入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陶冶情操,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活跃“文化育人”氛围。
其他论文:
1.新媒体具有创新性、普泛化、智能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它能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信息量,能为其提供新范式、扩大覆盖面。但它也会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冲击,其中的垃圾信息会污染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它还具有导致大学生行为主体冷漠的倾向。基于此,高校应丰富网络文化争夺学生注意力、厚植自主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力、建构管控机制增强学生免疫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的积极效应。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是将其融入到校园求知育人环境的各个层面,通过促进校园文化的文明化,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学术自由和人格独立的重要指南。高校应在“融入”的广度上下功夫、在“融入”的深度上下功夫、在“融入”的效度上下功夫,应稳固“融入”路径,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师生对新思想的深学笃行。
3.高校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情感濡染、柔性灌输、知行合一、愉悦联动的“四维协同”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强化“四维”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多元参与,展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
4.高校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因而新时代,高校应增强问题意识,深刻认识、理性审视民族主义思潮的两面性,深层次地做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这一社会思潮的工作,重点从观念重塑、理论浸润、文化濡染、网络管控和实践涵育等几个方面积极寻求对策,着力于思想引领、实践化育和网络治理,从而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5.近年来,契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南的结晶,思政课教师应切实按照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助力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多维度推进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敏锐的思辨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二、主要创新和价值
(一)主要创新
本成果最大的创新之处是首次尝试全面系统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其思想、观点、方法的创新主要蕴含在以下三方面:
1、理论架构新。以“融入思政课程—融入实践体验—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网络空间—融入意识形态——科研成果赋能”共同构成“六位一体”的“融入”架构,从实践哲学视阈阐释其内涵意蕴,这是突破国内同类研究理论架构的新判断、新概括。
2、系统模式新。突破国内同类研究单维度、平面化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聚焦重点、难点、堵点,运用“八个相统一”“大思政课”的理论精髓和系统思维理论,探讨六维联动育人的生成机理,实现“融入”系统模式的创新性建构,以触碰理论本真、历史本真、现实本真,增强“融入”的感召力和穿透力,开拓了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性、效能性研究的新视域。
3、实践向度新。注重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生态化、人本化,立足我国国情和高校人才培养实际,从拓展“课程育人”新视界、铸就“实践育人”新常态、营建“文化育人”新氛围、构筑“网络育人”新格局、打造“资政育人”新机制、激发“科研育人”新活力等方面着力拓宽“融入”的实践向度。开拓了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研究的新理路。
(二)成果价值
学术价值:1、洞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视域。本成果聚焦系统建构“融入”的协同演化理论,并形成具有可控性的操作范式,而同类研究尚未涉及。2、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理论体系。以“六位一体”的“融入”架构探讨新思想铸魂育人路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应用价值:1、有助于高校把牢“三个根本问题”。本成果对助推高校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2、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凸显“四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理论引领、精神激励、力量凝聚和价值导向作用,为其创新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机遇。因而本成果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三、成果影响或社会效益
代表论文:
1.代表论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维路向》,获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的肯定性批示。
2.此论文被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长沙学院、梧州学院、湖南理工学院等高校采纳。
3.此论文获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2021 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4.此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路径研究”(17BKS15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免于鉴定结项。
其他论文:
在 CSSCI 来源期刊《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战线》《思想教育研究》《新疆大学学报》《湖南社会科学》《黑龙江民族丛刊》发表系列论文 6 篇,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路径研究”(17BKS155)的阶段性成果。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3 篇。
其他反响:
1.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吴桂英对成果申报人指导的本校体育学院 604学理论示范寝室作肯定性批示。
2.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汤立斌和副书记李志超对成果申报人指导的本校体育学院 604 学理论示范寝室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予高度评价。
3.湖南教育政务网以“湖南理工学院全国优秀思政教师送理论进寝室”为题报道成果申报人到本校体育学院 604 学理论示范寝室指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2019 年 3 月 18 日,成果申报人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同年 4 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