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视域下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3-05-17
成果题目:校企协同视域下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成果类别:专著类
作 者:周哲民
所在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基本观点
该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创新构建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推进工科高职院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适应性发展。
基本观点一:强化技术技能积累是推动工科高职院校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引擎,是促进工业实体技术创新以及技能传承的重要支撑。
从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操作性定义以及产教融合理论、协同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框架,构建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理论分析模型。在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运行系统中,以校企协同双元育人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面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技术服务能力,重点解决中小微实体企业生产制造和工艺流程中关键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工科高职院校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提升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基本观点二:提出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校企协同途径的三个层次:产业层面战略协同、组织层面管理协同和个人层面技能协同。
构建产业层面战略协同、组织层面管理协同和个人层面技能协同三个层次的协同途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融合。其中,个人层面技能协同是基础;组织层面的管理协同是提升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力关键,高职院校院校可以采取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产业学院和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路径加强组织层面管理协同;产业层面战略协同是协同共建技术服务联盟,形成联盟化、集约化和高端化,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
基本观点三: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促进和紧密耦合关系;学生、企业、教师、专业和课程是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耦合动态运行系统耦元连接体。
高职院校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知识实现技术技能传播、传递、传承、积累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就是技术技能积累过程,拓展了技术技能积累长度和广度;同时高效技术技能积累通过资源转化和成果迁移赋能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是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和人才培养的耦合运行“媒介体”;企业需求是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耦合运行“导航器”;专业教师团队是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耦合运行“发动机”;专业(群)和课程建设是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和人才培养的耦合动态运行“润滑剂”。
基本观点四:构建了基于协同投入--协同过程--协同绩效逻辑结构的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评价体系。
基于“投入--过程--绩效”理论和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操作性定义,围绕评价活动的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在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评价体系中,协同过程的权重最高,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共建产业学院是较为高效的校企协同实践路径。评价体系启示院校管理者在强化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过程中要关键抓好三个要点:一是加强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创新团队为第一资源的校企协同投入;二是强化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创新双向耦合的协同过程效能建设;三是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与技术应用创新成果的双向转化和反哺。
基本观点五:总结归纳了从体制机制、积累平台与积累路径及策略体系校企协同培育技术技能积累生态和文化,系统提升工科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能力。
通过构建协同信任机制,塑造价值认同共同体,通过构建组织学习机制,建立协同学习共同体,通过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对接企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对接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群结构,工科高职院校在适应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时进行组织变革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基于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理念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协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夯实技术技能积累基础性实体条件;协同共建产业学院,集生产实践、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创业实践于一体,形成技术技能积累集聚高地;协同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术技能知识生成和共享;协同构建区域技术服务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积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协同构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区域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产品升级和技术共性问题和需求,服务中小微企业;校企协同共建高水平双师结构创新团队加速技术技能知识流动,发挥技术技能积累关键主体作用;校企协同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孵化功能,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积累耦合发展。
二、主要创新和价值
(一)主要创新
理论创新:基于产教融合理论、协同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建立理论分析支架,首次创新构建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理论分析模型,为建立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校企协同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引。
实践创新:一是率先提出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校企协同途径的三个层次:产业层面战略协同、组织层面管理协同和个人层面技能协同。首创协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共建产业学院、协同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共建技术服务联盟、协同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共建双师型结构创新团队和协同实施“双创”教育等典型协同路径,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校企协同实践图谱;二是率先提出了基于协同投入--协同过程--协同绩效评价逻辑构建了协同视域下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评价体系,协同过程的权重最高,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共建产业学院是较为高效的校企协同实践路径。
(二)主要价值:
第一,系统构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运行模型,拓展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理论体系,为拓展新时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第二,系统论证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协同路径,提出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内涵、特征、路径、机制、规律和原则,丰富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科产教协同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构建了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校企评价体系,为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破解难题和走出困境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对我国工科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三、成果影响或社会效益
(一)深化了成果依托单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水平,品牌效益明显
该成果提出的校企协同强化技术技能积累方式和途径首次在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方案中采纳,学院奥的斯电梯产业学院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产业学院的经典案例,学院获得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方案中采纳实施,学院成为首批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校,2020 年度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50 强。
(二)提升了成果依托单位创新型双师结构团队能力,示范引领强标杆
该成果提出的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共建创新型双师结构团队和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运行模式在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成功获得 1 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3 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成功获得2 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4 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三)增强了成果依托单位面向中小企业社会服务能力,适应了产业发展
该成果提出的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共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实践路径运行模式在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应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1500 余万元,“智慧电气众创空间”获国家科技部立项;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5000余万元。
(四)该成果在湖南省工科高职院校采纳应用与推广,指导价值凸显
该成果提出的典型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实践路径运行模式,包括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技术服务联盟、共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创新型双师结构团队和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湖南省工科高职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