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需求的竞赛驱动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 面向市场需求的竞赛驱动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 张宗登、刘善球、刘宗明、杨欣颖、张红颖、李歆依
所在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专门针对工业设计产业的指导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计创意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设计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
2012年教育部实施专业目录调整,原有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名称变更为产品设计专业,因此产品设计专业的本质及内涵与工业设计一样。我国加入WTO以后,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在21世纪塑造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和地位,发展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才结构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2016年3月17日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等内容方面,多次提到“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在国民经济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划纲要中关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有: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产业升级与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工业设计和创意产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为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战略机遇期,湖南省组建了以交通装备、产品包装、轻工等领域为重点8所高校和多个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对促进湖南省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湖南省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创立知名品牌,促进制造业的跨越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面向市场需求的竞赛驱动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系列成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竞赛为手段,立足于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组建设计创新平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设计竞赛,积极探索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性与特殊性,进而构建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的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成果主要内容
1.论文成果
[1] 张宗登.论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2017(1):78-79.
[2] 张宗登.基于地域文化主题的产品叙事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16(12):34-38.
[3] 张宗登.基于色彩意象的工程装备产品外观配色设计研究,图学学报,2016(5):681-687.
[4] 张宗登.竹制玩具及其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世界竹藤通讯,2017(2):25-29.
[5] 张宗登.产品油泥模型制作教学方法探讨,美与时代,2014(3):122-123.
[6] 张宗登.论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设计,2014(1):155-157.
[7] 刘宗明.工学结合视野下的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教论坛,2014(5):32-34.
[8] 刘宗明.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幽默性表达,设计,2017(5):124-126.
[9] 刘宗明.儿童家具扁平化设计研究,艺术百家,2016(5):253-254.
[10] 刘宗明.遗传与变异: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艺术百家,2014(3):266-267.
[11] 李歆依.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产品造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业设计,2017(8):137-139.
[12] 李歆依.感官体验对孤独症儿童产品的设计应用,绿色包装,2017(9):60-63.
2、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情况
[1] 张宗登指导.获2017年度德国IF设计大赛“设计新秀奖”1项(作品名:Touch Love);
[2] 张宗登指导.获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作品名Kop-Lock稳定警示锁);
[3] 张宗登指导.获2016年度“第十三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一等奖1项(作品名:Blind-Worming盲人水量提示棒),三等奖1项(作品名:婴儿医护喂药套装设计);
[4] 张宗登指导.获201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作品名:食用油检测器设计、竹家具设计);
[5] 张宗登指导.获2015年度“第十二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二等奖1项(作品名:便携式消毒灭菌产品设计);
[6] 张宗登指导.获2015年度第八届全国美育作品展评二等奖1项(作品名:流线型可拼装竹家具设计);
[7] 张宗登指导.获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作品名:土楼元素之竹家具设计),获2014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品名:多功能组合家具设计);
[8] 张宗登指导.获2014年度“第十一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二等奖1项(作品名:竹居--土楼元素竹家具设计);
[9] 刘宗明指导.获2017年度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作品名:新生态智慧型桶装水设计、益智七味饮料瓶设计);
[10] 刘宗明指导.获2017年度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作品名:纸成型的芒果抗震包装、为盲人设计的可识别瓶盖);
[11] 刘宗明指导.获2017年建行杯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作品名:新生态桶装水生活服务平台);
[12] 刘宗明指导.获2016年度第二届中国绿色环保包装与安全设计创意大赛一等奖1项(作品名:智能折叠水桶设计);
[13] 刘宗明指导.获2016年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作品名:瞧楚文创坊);
[14] 刘宗明指导.获2016年度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作品名: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设计、智能化多功能童车设计);
[15] 刘宗明指导.获2016年度“第十二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二等奖1项(作品名:便携式烧烤炉设计),三等奖1项(作品名:便携式榨汁净水瓶设计);
[16] 刘宗明指导.获2014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作品名:可成长家具设计、可成长婴儿车设计)。
3、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1] 张宗登指导.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项目名:小型食用油质检器设计);
[2] 张宗登指导.获批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项目名:基于湖湘地域特征的传统民间竹产品“再设计”研究);
[3] 刘宗明指导.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项目名:基于全息投影技术的浏阳夏布织造技艺可视化表达及文创产品设计小型食用油质检器设计研究);
[4] 刘宗明指导.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项目名:基于湖湘地域文化基因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湘教通[2016]23号;
[5] 刘宗明指导.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项目名:老年群体的无障碍家居产品设计研究),高教司函[2015]41号。
4、项目组成员主持的相关教研项目
[1] 张宗登主持.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实践引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4A04);
[2] 张宗登主持.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长江流域传统民间竹器的“再生”设计方法与实践研究(2016T90482);
[3] 张宗登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楚国家具的“再”设计研究(17YBA358);
[4] 张宗登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竹类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及实践研究(13YBB073);
[5] 张宗登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湘、鄂、黔、渝“地区传统民间竹器的设计规律与设计文化研究(13YJC760116);
[6] 张宗登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先秦楚国器物设计特征研究——以漆器为例(16B073);
[7] 刘宗明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高校、政府、企业三维视角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XJK015BGD022);
[8] 刘宗明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湘教通[2015]291);
[9] 刘宗明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可成长式设计方法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结题证书:20160432);
[10] 刘宗明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节约型社会视角的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理论研究(14A041);
[11] 刘宗明主持.校企合作横向课题:户外照明多功能电池箱外观设计(委托方:深圳市万福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二)成果主要观点
面向社会需求,培育卓越、拔尖、创新型产品设计人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需求牵动、竞赛驱动、校企 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国内一流高校正处在“双一流”建设和跃升发展的关键时期,产品设计专业必然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领先的卓越拔尖创新型设计人才,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卓有成效和独具特色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一流大学需要一流文化,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将植根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类专业丰富的艺术气息,探索以竞赛为载体,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整合优势资源,更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凝练教学特色,推动卓越拔尖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迈向新的高度。
以设计竞赛为驱动手段,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内外各种类型的设计竞赛,从不同的评价角度对设计作品提出比较苛刻的评判标准;同时,每年的设计比赛对设计的标准及要求都有不断的更新与提高,既是对参赛者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是设计风格与设计趋势最新的风向标。在组织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不断摒弃以往从发现产品自身问题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探索分析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意识,去发现“产品与人”之间的多重关系。这在设计的观察视角上无疑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级,同时以心理意识的评价体系去把控问题的解决方式与结果,这样自然会带来合乎情理的功能解决与亲切的情感体验。
以获奖成果为引领,打造竞赛驱动创新型育人品牌
导师团队通过分析竞赛的类别,组织学生重点有针对性的参与各类设计竞赛,以国内外高水平设计竞赛为载体,以获奖成果为导向,以高质量获奖为检验标准,不断创建设计竞赛与育人品牌。将设计竞赛分为两种类别,即纵向型竞赛和横向型竞赛。纵向竞赛主要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竞赛。横向竞赛主要由国家级协会以及各省专业团体主办的业内专业设计竞赛。细化竞赛,精准参与,凝练成果,推动成果多元转化。通过以竞赛为驱动的创新实践教学的开展,凝练了教学成果,树立了大学拔尖卓越创新型设计实践教学品牌。
坚持政治导向,迎合国家教学改革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拔尖型人才培养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高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本成果以设计竞赛为载体,组建设计创新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竞赛驱动型、压力式、竞争式和危机感教育模式,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设计竞赛,在参与和组织流程上进行优化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形式,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效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
(三)本成果创新举措
搭建创新设计团队,建设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
在竞赛指导中,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着学生作品的质量和竞赛的成果。通过建立指导教师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强化指导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教师队伍要不断扩充和吸收有实力的优势教师资源,定期邀请专家讲学,定期参加业内讲座、颁奖会、论坛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教师需要走出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增长阅历和视野,将指导能力提升至新高度;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身要不断参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相长,带动学生参赛,保障竞赛驱动的设计实践教学高标准和高水平。
出台竞赛教学的鼓励机制,推动成果多元转化
在竞赛驱动的实践教学之余,更需要凝练特色、总结经验、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竞赛育人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不断地沉淀和吸收竞赛优秀经验,再形成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第一,将不断完善鼓励型的实践教学制度、措施和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到竞赛育人的团队中来。第二,赛后立即开展研讨会和论坛会,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更多优秀的竞赛指导经验得到推广。第三,梳理竞赛经验、整理获奖作品、分析竞赛特征,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性和实际价值的高标准质量教材出版,保障竞赛教学的规范化,让经验和成果得到延续和推广。深度挖掘赛后成果的拓展,通过“赛后科研、赛后创新、赛后教改、赛后发表”,将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项目、教改立项、教改论文、教学成果、获奖作品集、论文集和专利等,推动成果多元转化。
坚持目标导向、分步实施,推出竞赛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计划
竞赛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具体竞赛计划。中长期计划是指在3-5年的一个周期内,有计划有目的制定、实施和完成高标准的竞赛驱动创新型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和参加国际、国内知名大赛,建立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业内领先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团队。包括业内和国内一流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高素质的学生团队培养计划和高质量的获奖成果计划。年度计划是制定每一年度的成果目标,在一年内大约能拿多少奖项、参加多少竞赛、撰写和发表多少篇论文、转化多少创新项目、申报多少教学改革立项、申报多少教学成果奖、申报多少专利、出版获奖作品集等。一年中把竞赛育人及成果转化计划做实、做细、计划落地、成果最大化,实现获奖、论文数量、质量及成果转化的跨越和腾飞。具体竞赛计划是指针对的具体竞赛进行科学分组、具体指导、修改、研讨、完善、答辩、投递等的相关工作。
通过校校合作、校校联合,开展设计竞赛跨校合作教学
联合兄弟院校,开展跨校竞赛指导,跨校竞赛经验交流,跨校竞赛育人成果申报,跨校教学改革合作等。以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为例,双方可组建学生合作创作团队,发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生的理工科思维能力,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专业知识的互补。各学校在教学和科研申报方面,可以组建团队合作申报,将各自指导竞赛的优势发挥出来;跨校申报竞赛育人的教学改革项目,发挥各自学校的教学特色优势,让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发挥竞赛教学改革实施成效的最大化。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系统化、体系化循环增效体系
以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育人模式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和系统的体系,即以“赛前准备——赛中指导——赛后总结”的指导过程为主线,以阶段性循环增效为周期,以经验传帮带为循环推力,并以培养学生为中心,以获奖成果为导向,以获奖数量和获奖质量为检验标准,以凝练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特色,不断推进和提升育人效果。
1、面向社会需求,以设计竞赛为驱动手段的创新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打造竞赛驱动育人品牌,培养拔尖型设计人才,并将赛后成果多元转化,将育人效果最大化,具有创新性、共享型、特色化特征。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竞赛成果的多元转化,推动教学改革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跨校合作联合开展育人,让成果在校内外实施,让更多人受益,对于拓宽设计教学改革,深入培养创新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1、以“设计竞赛”促学风、提能力、扩影响
成果完成人以“设计竞赛”为驱动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先后指导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获得国际、国内、省部级设计竞赛项,其中获德国IF设计新秀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1项,获中国绿色环保包装与安全设计创意大赛1项,获全国美育作品展评1项,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4项,获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2项,获湖南省工业设计大赛7项,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作品展5项,且均为等级奖。这些竞赛成果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信心与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设计竞赛课程纳入培养体系,“竞赛育人”模式被兄弟院校借鉴学习
成果完成人围绕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构建了初步“竞赛育人”模式。在大三、大四学年开设弹性度高的设计课程,如产品设计竞赛专题、产品设计workshop、毕业设计选题、红点奖workshop等,将课程教学内容、毕业设计课题选择紧密结合设计竞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南华大学、邵阳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学习、借鉴,获得了好评。“竞赛育人”模式走出去,让指导学生的竞赛经验得到推广和传播,让竞赛育人模式经验得到普及应用,让业内和其他高校更多的学生受益,树立学校竞赛驱动型的育人模式品牌。
3、构建了完备的设计竞赛实验室平台与,在省内得到推广
成果完成人在指导设计竞赛过程中,逐渐探索出综合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工作室制、导师制、团队制、精英教育制教学。工作室通过招收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参赛团队,形成竞争、合作的良好参赛氛围,目前这种方式在省内兄弟院校中得到认可,相关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指导。
4、围绕设计竞赛总结的学术成果,被大量下载、多次引用
成果完成人将指导学生竞赛的经验、作品等,撰写成12篇学术论文,分别在《职教论坛》、《包装工程》、《图学学报》、《设计》、《艺术教育》等核心或专业杂志发表,这些教研成果大多被下载数百次,并被该领域的相关学者多次引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