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成果发布

行为决定结果——中学历史教学行为有效性探微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 行为决定结果——中学历史教学行为有效性探微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 汪  瀛

所在单位: 株洲市第四中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一)内容提要:

    本著作(研究)以教育文化论、行为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中学历史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科学构建了中学历史教与学有效行为体系,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施教、课后辅导、考试评价、师生交往等施教行为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复习巩固、迎考评价、解决历史问题等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全方位阐释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的有效性问题。

    (二)主要观点:

    1.教学行为,即教师的“施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任何一所学校师生一天行为中最基本的行为,而“有效教学行为”则是任何一所学校对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追求。(参见拙著P7)

    2.有效教学行为在理论上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行为的效益;关注可测量性或量化;他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需要师生具有系统的教与学行为策略。(参见拙著P9)

    3.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行为,必须是一种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和谐发展的高效活动。(参见拙著P10)

    4.历史有效教学行为基本策略,包括历史有效教学准备策略、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具体内容,参见拙著P11-18)

    5.历史有效教学应遵循12个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史论统一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关注个体性原则等。(具体内容,参见拙著P18-24)

    6.历史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教学行为的一般特征,如:关注教学规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起点适切、注重学生发展、注重主体参与、教学重点突出、注重开放生成、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民主与师生沟通流畅、注重和谐平衡、关注学生取向、注重教学策略和教学效益;二是有效历史学科教学特征,如:科学的历史教育价值取向、注意历史的时空性和叙事性、突出史料教学和引导学生发现、彰显历史的思辨性、从历史中吸取人类的智慧、与学生的需求和智能水平相适应、关注教与学的同步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内容,参见拙著P24-30)

    .中学历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源于教师扎实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源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追求;源于教师对高初中“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具体内容,散见拙著第二章至第七章)

    8.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行为特别强调和追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率意识;强调和追求历史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与全面实现;强调和追求师生所使用的历史教学材料的真实性、代表性,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否则,愈有效则危害愈大;强调和追求教与学的效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师生要善于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与“学”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教学效率。(具体内容,散见于拙著第二章至第九章)

    9.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行为高效,师生必须科学掌握、坚持遵循与运用“教”与“学”各个环节一系列科学的有效的教与学原则、教与学策略、教与学方法等,并贯穿于所有历史“教”与“学”的全过程。诸如: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开发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行为的观测与评价等。(具体散见于拙著第二章至第九章)

    10.考查中学历史教师施教行为的有效性,既要考察其课堂的施教行为的有效性,又要考察其课外学习、备课、命题、阅卷、辅导、转化等行为的有效性。考查学生学习历史行为有效性,既要考查学生日常考试成绩,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如课前预习、听课、作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复习巩固、自主学习等行为的有效性),还要考查学生通过相关历史学习后是否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主要参见拙著第八章至第九章)

    (三)创新举措:

    1.构建与申报专项研究课题,为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奠基。本人于2011年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专项研究课题(批准时间为9月1日);向湖南省教育学会申报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专项研究课题。

    2.争取并获得了株洲市第四中学领导、株洲市教科院领导和历史教研

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集中株洲市历史骨干教师围绕上述两个专项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攻关。

    3.争取并获得了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聂幼犁教授、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主编任鹏杰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导。

    4.坚持突出与落实历史新课程理念。即:突出了以人为本,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性评价;突出了实践性、探究性和社会性,使中学历史教学更能担负起历史教育改革的使命,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5.以当今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全力构建中学历史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体系,包括历史有效教学行为理论、途径、方法、原则等,以规范中学历史教学行为,有效促进了中学历史教学效益的提升和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6.以当今中学生学习历史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全力构建中学学生有效历史学习行为体系,包括历史有效学习行为理论、途径、方法、原则等,规范了中学生历史学习行为,能有效促进了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益的提升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7.坚持从正反两个方面为改善中学历史“教”与“学”行为提供系列典型案例。


一、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本(研究)著作系汪瀛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和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成果结晶。(参见立项通知和结题证书——P24-27)这两项研究课题,形成了三部各有侧重的著作成果:一是侧重于综合和理论分析的《行为决定结果——中学历史教学行为有效性探微》(著作归属在P224“后记”明确标出);二是侧重于案例探索分析的《精彩·荒谬·效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探微》(著作归属在“自序”P1明确标出);三是侧重学生学习行为方式方法探索的《中学历史自主学习导引》(著作归属在前面扉页明确标出)。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结题为优秀等第(2015年,参见“佐证材料”P25),并荣获株洲市第六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参见“佐证材料”P28)。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2016年,参见“佐证材料”P29)。

    本著作《行为决定结果——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探微》,于2017年12月荣获株洲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参见“佐证材料”P30)

    以本著作为核心的《中学历史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华晨科教创新奖励基金”金奖。(参见“佐证材料”P31)

    本著作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由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天猫、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众多知名网站,对本研究进行了推介和著作的推销。(参见“佐证材料”P139-145)

    本著作出版后,成为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教材,深受培训教师的赞赏,有力地促进了成果转化,扩大了成果的效益。(参见“佐证材料”P146)

    本著作获得教育部何成刚博士的高度肯定。何成刚博士认为,这是他“第一次读到将研究视角锁定在系统探索中学历史‘教’与‘学’行为的研究专著。从这个意义说,该书是具有开创性意义”。(参见“佐证材料”P32)

    本著作的部分观点、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曾以教研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一些中文核心刊物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并被“中国知网”等全文收录。其中,有4篇论文发表在全中文核心刊物《历史教学》(CSSCI)上;有7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参见“佐证材料”P34-123)。这些研究论文为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和教学研究者研究引用(14次)或下载使用(约3434次),或为不少网络转载与引用,从而大大扩展了成果的读者面,促进了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的转化,增强了研究成果效益。(参见“佐证材料”P147-151)

    本著作的作者和他的核心研究团队,将本研究成果,或融入自己撰写的教学案例、制作的课件和课堂教学竞赛之中,或指导其他历史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取得了丰硕成果,且在全国范围产生良好影响。如:课题主持人汪瀛应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之邀,在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给来自全国的历史教研员和历史骨干教师500余人上了一堂课题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示范课。另外,课题组核心成员,或在课题组核心成员指导下,有四项在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全国历史优质课年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有多人荣获省市竞赛课一、二等奖。(参见“佐证材料”P177-199)

    本著作中的“教学窥思(代序)”内容,曾先后发表于《株洲市四中》校报第21、22、25、26、27期,该报在省市公开交流(参见“佐证材料”P152-156)。又收入本人另一部拙著《思索与成长》之中。该书于2017年7月、由湖南岳麓书社公开出版发行,至今在中国图书网、当当网、京东等众多网络销售平台有售。(参见“佐证材料”P133-138)

    本著作者在“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教师空间”创建了“汪瀛工作室”,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存储于“中学历史有效教与学行为研究资源库”,从而实现了研究成果共享,为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行为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资源支持。“汪瀛工作室”还在“株洲市2014年优秀网络学习空间”评选活动中获奖。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外学术交流、省市教育培训、历史教学竞赛、全市教学案例征评等活动、“株洲市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株洲市历史学科基地”“远程教育”等平台,向湖南省和株洲市历史教师推广了本著作相关研究成果。(参见“佐证材料”P157-176,191-194,200-275)


行为决定结果——中学历史教学行为有效性探微

3245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