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成果发布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果类别:编著类

作    者:沈言锦、邓志革、罗先进、黎修良、张坤、汪炎珍、瞿唯中、邹瑞睿、向琼

所在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一)成果主要内容

    在继第1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第2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第3次工业革命的互联网时代之后,全球即将进入一场新的变革浪潮中,这就是工业4.0的智能时代,即第4次工业革命浪潮。为此,中国也制定了自己的工业4.0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在此背景下,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但仍不是最有效率、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我们应把握“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这一历史机遇,及时变革, 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打造大批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努力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成果共包括六个部分:

    第1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第2部分解读“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原则、目标及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3部分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第4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调研报告。对调研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及对智能制造专业群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5部分是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对申请者所在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课程标准、师资配备及教学管理进行了介绍。

    第6部分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教体系新模式、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二)成果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规模巨大,但整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建设阶段,面对“中国制造2025”,目前的职业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亟待提升。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只看到了规模的增加,但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水平的低下,并无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但我国的工业却面临着严重的升级换代压力,而目前的职业教育质量还不足以承担为产业升级换代培养人才的重责,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性的职业教育,只能服务于“制造大国”,却无法承担“制造强国”的重担。因此,若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教育的结构性失业在不远的将来也将出现,且会制约、延迟我国工业的升级换代。

    主要观点二:面对中国制造2025,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觉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其中必须重点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再定位、教育特征的再剖析、教育技能的再分析、专业体系的再重建、课程体系的再重组、教学内容的再改革、实验实训设备的再提升、师资队伍的再培养、教学模式的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再重建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成果创新举措

    其一,成果研究强化前瞻意识。本成果研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专门针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其人才培养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其专业体系、课程安排及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将打破传统模式,相关的专业课程都将围绕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进行重构。

    其二、成果研究强化供给意识。本成果最后一章专门研究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在国家宏观层面,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属于供给侧,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职业教育不但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要适度超前,为未来的产业需求提供“供给”。例如,在专业设置中,不仅要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且要考虑 3-5 年后的产业发展需求。

    其三,成果研究强化创新意识。国家的职教发展政策趋向非常明显,但是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更需要职业院校“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利用多方资源,探索多种模式,形成更加灵活、科学的内部机制,才能激发出更大活力。


一、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一)主要实践成果

    1、极大提高了技能竞赛成绩。申请校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实验实训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申请校2018年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1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名列全省第一。

    2、极大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课题研究的两大专业群载体中,2018年在湖南省第一届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共有4人荣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在2017年教师信息化大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3、极大提高了专业群建设质量。本课题研究的两个载体“汽车智能制造与服务专业群”“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群”都被认定为湖南省一流专业群,并拟被学校推荐参评国家一流专业群。

    4、极大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连续多年被“宝马、上海大众”等合作企业评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我校学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名列全省前列。

    (二)主要社会影响

    1、本成果支撑的课题以优秀等级结题(本成果为201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5YBA219)

    2、申请人根据本研究成果提交的省政协集体提案《关于发展我省职业教育,打造大国工匠的建议》,获湖南省主管教育的向力力副省长肯定批示:“省教育厅重视研究,切实督促落实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推动我省职教事业更快发展”。

    3、申请人根据本研究成果提交的《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大国工匠》被湖南省委统战部《建言》采纳。

    4、申请人根据本研究成果提交的《关于“深化改革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湖湘智能制造2025”的建议》,《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被民盟省委和省教育厅采纳。

    5、申请人根据本研究成果提交的《全面深化职教体制改革、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获民盟省委教育征文比赛第一名,民盟第二届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并作为湖南省学术界代表,与我国著名教育家俞敏洪先生在“民盟全国第二届教育论坛”做主旨发言,《湖南日报》、《株洲日报》、《株洲晚报》、《株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等新闻媒体对都做了报道。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245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