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探索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 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探索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单武雄、王刚
所在单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是一篇大文章。2012年至2017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花了较大篇幅就我国如何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进行阐述。可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核心价值和深远意义凸显。
该成果认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南涉农专业规模最大、涉农学生人数最多的农业高职院校,就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推进湖南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此,主持人于2014年立项了湖南农业厅重点调研课题《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湘农业办(2014)16号,2015年立项了湖南省农业财政专项课题《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湘财农指,2015),开展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探索,并在湖南省的衡东县、浏阳市、长沙县、茶陵县、新晃县、炎陵县、攸县、永兴县等30多个县市开展经济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农业机械驾驶、农村生产经营等培训,湖南生物机电职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成为了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为湖南省农业厅起草的《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46号)做了一些基础性探讨。
实践与探索成果主要体现为以下7篇论文:
(1)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CSCD);
(2)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基于湖南省石门县50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全国中文核心)
(3)涉农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路径——基于湖南涉农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黑龙江畜牧兽医》(全国中文核心);
(4)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研究;
(5)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高职院校新的着力点,《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6)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研究《安徽农学通报》
(7)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研究——基于AHP-Fuzzy模型 《安
徽农学通报》。
(一)开展调研,回顾与分析了湖南省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对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调查研究,问题结论如下:(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缺乏统筹协调;(3)农民培训参与率不高,难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气候;(4)职业农民生产经营项目单一、规模偏小,难以形成示范效应。
2、研究提出了“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多元参与协作体系”,对处于不同培育阶段的职业农民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二)立体客观,基于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比较分析,利用AHP-Fuzzy原理建立培训评价模型
1、应用比较分析法,分别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多个角度比较现有习性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模式比较框架。
2、从环境因素、效益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共包含13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多因素模糊评价指标体系。
(三)立足本土,分析与探讨了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构建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SWOT模型
1、针对湖南13所涉农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分析,详细分析了湖南涉农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特点,全面总结了涉农专业的分布趋势。
2、构建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SWOT模型,全面总结了湖南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厘清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的思路。
(四)拓宽思路,分析与总结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模式,有针对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理论分析和实际分析相结合,全面总结了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模式,详细研究了每种模式的具体做法。
2、结合实际,提出了“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的政策建议,为广大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了一个参考范式。
(五)依托案例,贯彻“从实际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际”的思路,实际指导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实践是研究成果转化和发挥价值的实验场。依托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试验场,紧密联系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部门,不断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用研究成果指导与思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4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15批次,约7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取得了教育培训效果。
(六)通过实践与探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和困难、相应对策等方面形成了以下七个主要观点。
1、我国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认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存在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缺乏统筹协调、农民培训参与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2、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研究提出,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SWOT分析模型,认为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有办学定位准确、人才集聚力强、实训效果明显、教育技术先进的优势,并且面临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等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认为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还存在培训教师非专职化、农业类专业面窄、培训创新性不强、培训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仍面临农民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歧农现象普遍存在的挑战。
3、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现有模式还不完善,需要加以扶持创新
研究概括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五种主要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培训、专家下乡培训、依托国家项目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培训、培训农技推广员间接服务农民培训。认为这五种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理论教学方法有待更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待增加、农民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增强等观点。
4、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与平台建设。
研究认为,一是提高高职教师理论教学水平,更新理论教学方法;二是提高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内培养、校外引进”的方法建立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
5、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观点
研究指出,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其次,要增加在农村职业教育项目上的资金支持,加大投入支持高职院校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政府应该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其他资源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主,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为辅的全方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6、提出相关各方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文化建设的观点
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进行宣传,向农民宣讲参加农民培训的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在每个乡镇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宣传,或安培一些通过职业培训而发家致富的人现身说法。
7、提出大力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的观点
研究认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部门联动机制,实行管理、培训和评价分离的管理体制,坚持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建立培训质量问责制,在受训期间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实行培训教师或培训指导员包干、包时、包对象的“三包”制度。
(七)创新举措
1.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通过典型调查,弥补质性研究不足,向实在接地气研究拓展,选取农业部认定的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石门县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了实地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等量的方法,掌握了有代表性的培训的一手材料。从实践中总结了理论,反过来又用理论指导了培育实践,相得益彰。
2. 研究手段创新:对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判,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理清了思路。创新性的应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uzzy)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3.研究内容创新:本项目是湖南省第一个研究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的项目,以湖南省农业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培训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及对策等。
4.研究思路创新。本研究的研究成果有系列论文组成,构成了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研究体系,沿着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相关实践调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农业
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和建议这条主线,精准把握研究的主题和方向。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本实践与探索紧密贴合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立足于农业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现状,不断深入研究,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主要有几下方面:
一是提供决策参考:作为湖南省农业厅重点课题立项,相关研究成果为2014年湖南省农业厅制定《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规划(2014-2020)》提供了参考,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 湘政办发[2014]46号也做出来绵薄之力的贡献。
二是成果应用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实际指导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拓展思路与创新培训模式。2014年至2017年,共指导完成了近17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了养殖、种植及农业机械等多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7900人次,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在技术、管理与经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与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实现理论升华与辐射:代表作论文《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知网下载586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理论研究文章当中,引用率全国属最高之一,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