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成果发布

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之背景与历程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之背景与历程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黄俊伟、唐林轩、黄觅真、熊龙英、姚叶         

所在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学术观点和理论建树

    论文(1)《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之背景和历程》,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2014年第3期。全文约15000字。

    主要内容:

    台湾当局于1954年始,陆续在岛内按原大陆大学名称,恢复设置了部分原民国大陆大学,谓之“复校”。本文就这些“复校”大学的类别,与大陆母校的历史关联,“复校”成功的背景因素,“复校”后的教育发展历程等,作了全面客观的观察与分析;就此诠释台湾“复校”大学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基于之何种教育理念,及传承大陆校风,均衡办学历史传统、本土意识、时代变化、国际视野等多元关系等元素的特征。

    主要学术观点:

    1.台湾当局以“复校”名义重办部分原大陆名大学,虽存有隐喻或延续“正统”的政治考量,但同时也清晰表明了其尊重并传承大陆时期办学历史文化传统的态度。

   2.从台湾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生成背景和制度设计角度,论证台湾与大陆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3.分析台湾“复校”大学的教育发展过程,可观察到原民国大学理念在台湾的承续和流变;从历史回顾与现实前瞻的角度,充分揭示台湾“复校”大学对传承中国元素及对办好大学的深层次意义,对于两岸大学反省或建构共同的历史认同感,办好大学具有启示性效应。

   理论建树:

   1.目前大陆高等教育学术界将原初建于大陆,后在台“复校”的大学视为传承民国大学精神品质的研究论文极为少见;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进行延伸学术观察、思考的成果则基本没有。本论研究的理论特色,则主要体现在初步弥补了这一缺陷。

   2.提出应把台湾“复校”大学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大格局下加以观察,籍此拓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视野。

   3. 把台湾“复校”大学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大格局下观察,将其与原民国大陆大学对接并作整体把握分析,通过这种评价建构共同的历史认同感,充分揭示其在台湾光复后高等教育发展及传承中国元素所具有的深层意义,这不仅可为佐证大陆与台湾之血脉相通提供强大支撑,也为驳斥如今台湾地方当局“教育去中国化”的逆流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2)《中国早期大学通才教育理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发表在《现代大学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2016年第6期,全文约16000字。

   主要内容:

   相较大陆通识教育进程,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进程较为顺遂,现已完成普及并进入深化阶段。就此归因,这与台湾“复校”大学的制度构建,较好传承了原民国大学重通才教育传统密切相关。本文在回顾、归纳了中国早期现代大学制度初建时通才教育思想定位及课程设置等历史元素基础上,于通才教育定位、教学制度安排、课程设置、保障机制等维度,将民国大学通才教育传统与台湾“复校”大学相关内容作历史对接与现实比较,多层次论述“复校”大学对原大陆母校教育传统之坚守和持续推进的过程。

   主要学术观点:

   1.尊重传统并保持教育核心价值的基本稳定;

   2.尊重大学自主办学;

   3.大学校长应具教育家的品质。

   主要理论建树:

   其一,明确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发端于“复校”大学,初始理念与实践同原民国大陆大学一脉相承;

   其二,认为保障大学人才培养品质的核心要素,当在尊重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于遗传基因与现实环境间保持动态平衡,并要保持适当的教育定力。

   2.提出应把台湾“复校”大学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大格局下加以观察,籍此拓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视野。

   3. 把台湾“复校”大学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大格局下观察,将其与原民国大陆大学对接并作整体把握分析,通过这种评价建构共同的历史认同感,充分揭示其在台湾光复后高等教育发展及传承中国元素所具有的深层意义,这不仅可为佐证大陆与台湾之血脉相通提供强大支撑,也为驳斥如今台湾地方当局“教育去中国化”的逆流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2)《中国早期大学通才教育理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发表在《现代大学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2016年第6期,全文约16000字。

   主要内容:

   相较大陆通识教育进程,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进程较为顺遂,现已完成普及并进入深化阶段。就此归因,这与台湾“复校”大学的制度构建,较好传承了原民国大学重通才教育传统密切相关。本文在回顾、归纳了中国早期现代大学制度初建时通才教育思想定位及课程设置等历史元素基础上,于通才教育定位、教学制度安排、课程设置、保障机制等维度,将民国大学通才教育传统与台湾“复校”大学相关内容作历史对接与现实比较,多层次论述“复校”大学对原大陆母校教育传统之坚守和持续推进的过程。

   主要学术观点:

   1.尊重传统并保持教育核心价值的基本稳定;

   2.尊重大学自主办学;

   3.大学校长应具教育家的品质。

   主要理论建树:

   其一,明确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发端于“复校”大学,初始理念与实践同原民国大陆大学一脉相承;

   其二,认为保障大学人才培养品质的核心要素,当在尊重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于遗传基因与现实环境间保持动态平衡,并要保持适当的教育定力。


二、成果被引用、转载、交流、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本系列论文是申报人所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是在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赴台湾相关高校实地访学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两篇论文皆刊发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之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重要平台全文收录。在学术交流方面,论文核心部分曾作为2015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热点论坛会议专题报告之一,并被列为湖南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文素质课程内容。

   (一)论文刊发及转载

   1.黄俊伟. 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之背景和历程. 高等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2014年第3期.标题被列为当期期刊封面。

   转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收录

   2.黄俊伟.中国早期大学通才教育理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大学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2016年第6期.

   转载: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收录

        ③“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收录

   (二)论文相关课题

   1.相关课题之一——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后的教育发展经验及启示”(XJK012BJB001),该课题已结题,结题鉴定结果为“优秀”。

   2.相关课题之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在台‘复校’大学与原民国大陆大学的对接比较研究”(13YJA880028)已完成研究工作,并申请免予结题鉴定。

   (三)相关学术交流

   1.在2015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热点论坛会议上,作为学术交流重要内容,做了“民国大学通才教育理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专题报告。

   2.2014年3月,为湖南工程学院全体研究生做了“台湾复校大学历史背景分析”的学术讲座。

   3.论文核心部分列为湖南工程学院2013-2015年本科生人文素质课程内容。


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之背景与历程

324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