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元评价的视角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元评价的视角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王向红
所在单位:长沙学院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学术观点和理论建树
本书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实际现状、现实需要与发展趋势,把高等教育评估(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大学教师评估、大学生学力评估、专业综合评估、课程评估等)自身质量及其保证作为研究对象,从元评价视角,循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What)、根据什么样的标准(What)、怎样保证高等教育评估质量(How)的研究思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提高评估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并为评估用户进行正确的决策和行为选择(如政府拨款、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学生或家长择校、高校教育教学整改、管理者实施奖罚等)提供第一手评估信息。本书是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专著,为保证提升高等教育评估自身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标准引领、行动方案、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学术观点
1.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是内在与外在诉求
如果高等教育评估自身的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那么以评估为基础的用户的决策和行为选择(如政府拨款、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学生或家长择校、高校教育教学整改、管理者实施奖罚等)的质量以及高等教育的质量就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与提高。从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历程、目前高等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评估面临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挑战等方面,论证了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评估的内在与外在诉求。
2.阐述了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内涵
根据质量管理学中“质量保证理论”和元科学中“元评价理论”的逻辑推演以及高等教育评估质量内在发展逻辑,提出“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这个新命题,并进行了全面的解读。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监控、引导高等教育评估全程,认可、审查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以改进和持续提高评估质量,并为评估用户提供质量证明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部活动。
3.分析了元评价视角更适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
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可以从系统论、组织行为学、文化学等不同视角切入。作为一种元科学,元评价是评估学或评估研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的本质,能有效地探索高等教育评估到底应该怎样、一个质量好的评估到底应该怎样、怎样才能保证评估质量等,能有效挖掘高等教育评估中那些被“遮蔽”的本质,揭示高等教育评估中被“偏狭”的实践,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评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保证并不断提高评估质量。与其他视角相比,元评价是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一个更合适的视角。
4.探索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标准体系
到底什么样的评估才是有质量的评估呢?需要论证并建构一个高等教育评估质量标准体系,为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提供基本依据。本书以解读评估及其相关理论为逻辑起点,以美国元评价标准为启示和借鉴,论证并建构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标准体系:①前提性标准,要求进入高等教育评估市场的机构与人员获得认可,具备最基本的专业能力、资格水平;②原则性标准,为评估质量提供基本准则和整体把握,主要包括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一、合工具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以及合理与合情的统一;③技术性标准,为高等教育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提供技术规范,即评估指标体系的正确性、独立性、实用性,评估信息采集与统计的可靠性、正确性,评估结果的实用性、信度、效度。它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成为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基本尺度。
5.探究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具体实施——内部、外部质量保证相结合
如何实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呢?单就外部保证或内部保证都有局限性,应两者相结合;且通过实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前面的理论探讨与标准构架才能得到全面的应用与落地。①内部保证,由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内部人员)根据高等教育评估质量标准体系,对评估全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进行反思、审查、检验,及时发现评估中的优缺点,及时改进,并为评估用户提供评估质量证明。②外部保证,针对我国国情,从美国、荷兰该类型机构及其经验与启示,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中政府、高等教育评估机构、高校之间的博弈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应尽快建构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外部保证机构(具有行会性质的政府机构/官办行会),且通过评估机构(人员)申请认证、外部保证机构认可评估机构(人员)(只有通过认可的评估机构与人员才能进入评估市场)、高校选择评估机构、公众与外部保证机构监督以防高校与评估机构(人员)合谋偷懒、外部保证机构实施元评价抽查评估机构(人员)的评估活动等多主体协同治理,来保证并逐渐提升高等教育评估质量。
6.提出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在具体国情下,还需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来规范、引领、保障。①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尽快组建专门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外部保证机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监理会),政府从具体的高等教育评估事务中脱离出来,只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进行认可、监督和元评价,保证并提高评估质量。②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高等教育评估及其质量保证的政策与法律,如《高等教育评估法》《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条例》等。③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监理会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如“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认可基本规范与实施细则”“高等教育评估机构业务范围及评估活动分类与代码”“高等教育评估过程有关质量标准的说明”等。
(二)理论建树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高等教育评估自身质量保证的专著,其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首次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这个新命题
现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或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途径的评估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却鲜有对高等教育评估自身质量保证的探索。迄今为止,用“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论述高等教育评估自身质量保证的文章,暂时没有其他专家的论文。正如厦门大学教科院潘懋元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原院长张斌贤教授在博士论文答辩时说到:敏锐地提出了“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这个新命题,比解决这个命题更有价值。
2.首次从元评价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是元评价理论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创造性运用,是研究视角的创新
本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深刻阐述了元评价理论及其实践运用的价值,并借助元评价自身的本质与内生力,从元评价视角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开展研究。本书在元评价视角的统领下,所用的元分析研究、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都彰显其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的本质,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3.首次论证并建构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体系,是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该体系具体包括:①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内涵;②由前提性标准、原则性标准、技术性标准组成的评估质量体系;③内部、外部质量保证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实施系统;④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的政策建议。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体系,是对提出的新命题“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进一步深化与积极回应,为保证提高评估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标准引领、行动方案、政策建议,实现了研究的目的。
4.在学科层面上具有一定创新
基于对已有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的反思、批判与超越,为高等教育评估研究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质量管理学中的质量保证理论、元科学中的元评价理论、公共管理学中的多元治理理论等,形成了高等教育评估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开辟了高等教育评估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评估自身质量及其保证进行研究,深化了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探索;拓展了质量管理学中的质量保证理论、元科学中的元评价理论、公共管理学中的多元治理理论等研究,是这些理论在高等教育评估学中的新运用与新发展。
二、成果被引用、转载、交流、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一)专家评
厦门大学教科院潘懋元老先生对博士论文《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专家评审意见中写道:……包括评价标准与评价运作本身的质量,缺乏有效的保证,难以置信,致使被评估的高等学校和评价用户,对铺天盖地的评价活动及其评估结果,“不得不理”却又“不足为凭”,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尴尬状态。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评估的质量,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从元评价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解释评估的内涵本质,探讨其自身的质量保证问题,论文选题无论在理论上、现实上都很重要。论文运用元评价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在文献整理上、在理论分析上,深入细致,所提建议,也恰当可行,是一篇功夫较深的论文。
武汉大学教科院卫道治老先生对博士论文《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专家评审意见中写道:……而如何保证评估质量,则抓住了此类研究之晶核。本论文从此(元评价)视角出发,对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信息的采集诸多方面做了系统的审查、深刻的反思和科学的验证,可谓抓住了根本。对于如何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三项政策性建议,周到全面,切实可行,突显了本论文的价值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原院长张斌贤教授对博士论文《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专家评审意见中写道:……选题意义重要、主题明确、思路清楚、结构合理、行文较为流畅……
(二)书评
书评《元评价理论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创造性运用——兼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元评价的视角>》(载于《中国高教研究》,CSSCI源刊)认为:该书创造性地运用了“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意义深刻,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积极回应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元评价理论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创造型运用。
(三)相关论文发表、收录情况与被引数据
1.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被引22次)
2.高等教育评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高教发展与评估,CSSCI收录(被引4次)
3.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被引5次)
4.学力观与学力评价: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CSSCI、全国中文核心收录(被引10次)
5.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被引3次)
6.大学教师评价:从“鉴定与分等”到“改进与发展”[J].江苏高教,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被引13次)
7.质量保证:政府与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博弈中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被引8次)
8.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博弈现象分析[J].大学(学术版)(被引2次)
(四)本书部分内容的引证文献
鉴于篇幅,这里只列出博士论文的引证文献(共22次),其他论文的印证文献详见附录。
1.高校专业社会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张男星,孙继红,罗建平,饶燕婷.大学(研究版),2017(11)
2.从分类评估到审核评估:院校评估改革的探索之路[J].邹海燕.高等教育研究,2017(08)
3.学前教育督导评估问题审视、问责与逾越[J].秦旭芳,丁春宇.现代教育管理,2017(01)
4.试论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元评价[J].潘杰宁.广西教育,2014(11)
5.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探究及启示[J].教 鑫,刘桂秋.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6.试析留学生教育管理多元化的评估体系[J].顾 斌.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5)
7.从本质上认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J].李志义,朱泓,刘志军.中国高等教育,2010(08)
8.民间教育评估机构运行机制研究[D].刘 波.西南大学,2013
9.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徐 伟.北京体育大学,2013
10.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D].袁 潇.西南大学,2013
11.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刘吉林.山东师范大学,2011
12.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邵士权.华中科技大学,2011
13.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张继平.华中师范大学,2011
14.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周湘林.华中科技大学,2010
15.教育元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严 芳.华东师范大学,2010
16.地方政府教育评估机构功能定位及改造研究[D].叶 星.扬州大学,2016
17.中小学教学质量元评价研究[D].周 甜.西南大学,2015
18.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生学业评价研究[D].柴 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19.我国政府的高等教育评估职能研究[D].刘耀中.中南民族大学,2013
20.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的元评估研究[D].张星星.云南大学,2011
2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王 颖.黑龙江大学,2010
22.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董有志.华东师范大学,2010
(五)本书部分内容应用情况
1.成果完成者还因该成果的良好反响被聘为湖南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专家、湖南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指标体系修订研讨会专家。
2.本书部分内容被教育部评估中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长沙学院质评办等部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