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价值澄清法进行高中政治课价值观教学的实践探析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运用价值澄清法进行高中政治课价值观教学的实践探析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彭秋瑾、欧阳永、曾祥平、陈鑫、谢德华
所在单位:醴陵市第四中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基于生命教育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1BJJ038),课题基于生命教育这一大背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视角,原设计四个研究内容,包括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高中心理健康校本教育课程的开设与研究、高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调查了我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校情开设了高中心理健康校本教育课程,在心理团体辅导、个案心理辅导与跟踪等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探寻,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检测与积极干预。研究结论及发现:1、通过课题研究,明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为核心的教育目标,构建以“积极”为价值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形成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发展性三维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发展性三维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积极心理学学理支撑下,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核心目标,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动力,从“积极课程辅导”、“发展性心理咨询”、“积极活动体验” 三个维度出发,形成学科渗透、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的立体协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2、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型:教育理念由“问题解决”转变为“素质发展”,工作重心由“问题解决”转变为“素质发展”,工作方式由“单兵作战”发展到“班主任全程参与、全体教师关注”的系统教育。课题组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公开表论文5篇,基本实现“培养有生存技能、懂得生活品味、能实现生命价值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学生身心得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课题研究目标。于2017年12月课题通过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小组办公室专家组结题鉴定,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
(一)成果主要内容:
该成果是《基于生命教育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背景中学科渗透层面的探索。在调查了我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校情开设了高中心理健康校本教育课程,在学科结合、心理团体辅导、个案心理辅导与跟踪等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探寻,并对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检测与积极干预。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刚刚离开家庭,进入日益复杂集体环境,能否处理好与自我、周围人事物等社会关系,过程总是和个人的需要、喜欢、值得、能否、行为相关联,而这必然和一个人的认知——价值取向相联系。当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取舍趋于一致性时,人的心理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反之,处于一种矛盾的和不稳定的状态时,人就会产生种种的心理冲突。相关性调查分析发现调查发现,认知与行为的失调,是造成主体的不快和压力主要因素,心理问题的背后通常存在着价值观冲突,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做到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对其社会化健全人格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心理平衡与稳定是保持其正常运作状态主要条件和心理过程的背景,本人试图从价值澄清法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探索在新课改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价值观渗透的新思路,调动贴近生活实际、激发道德需要、注重情感体验、促进知行统一四要素,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其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拓展了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研究视角,为奠定学生人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激发潜能并使人提高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进行积极尝试。
(二)主要观点:
1、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关乎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其群众基础与根基, 而最具意义的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最深层次,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在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准则,是不能靠灌输、更不能强制接受。因而尝试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指导,以高中政治课教容为载体,营造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选择、评价和行动的过程,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需求和过去的经验,经过一步步的澄清,最终发现他们价值观,并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和实现自己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伊斯•拉斯(Louise Raths)经西蒙和哈明(S.Simon & M.Harmin)等加以发展的一套教育方法。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出了价值澄清理论的不同重点内容,这对于帮助处于迷茫期的学生:认清自我的金钱观乃至人生价值观,了解自己最重要的价值观、主要的价值取向,懂得他人的价值观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并且懂得如何为了实现主要的人生价值进行选择与放弃。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批判地学习、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的德育功能实现具有推动作用。
2、考虑借助价值澄清方法展开的可行性:其一、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其二、现实关切——直视生活。金钱观是价值观最为直观外显,对其行为导向的潜在的作用毋庸置疑。从社会、时代、世界、国家、个人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钱”!;其三、教材载体《经济生活》强调“货币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货币与商品相伴而生,了解了货币,也就对社会经济和个人财富发展形成重要的指导作用。”《政治生活》突出“保障民主权利,打造政府依法行政、清正廉洁、廉洁高效政府”,这些要求与错误的金钱观导致权钱交易现实存在问题,容易形成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冲突,金钱观的澄清无疑能帮助学生在理解国家性质、党和国家机构的性质宗旨原则等问题上,厘清思绪。《生活与哲学》中明确“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要求。高中政治教学明确要求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统一,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等等,不赘述
3、课堂实践在“神奇的货币”教学中展开简要呈现如下:
(1)生存选择——澄清你的价值观(教学步骤:决定→统一→分享) 通过活动中澄清认识,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还有什么比金钱更重要,澄清金钱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测试对金钱心理态度 测试题每个题都与关心金钱的态度有关。作答时以四种方式记分,选A记1分;选B记2分;选C记3分;选D记4分。选一个最适合自己态度的答案,写下正确的号码。全部作答完毕,再根据记分方式算出总分。共20个问题选项,对结果量表及简要分析ABCDE几种状态分析,如对金钱焦虑、满足、恐惧、掌控、过度追求等,不同是状态(略)。
(3)进一步深化对金钱认知态度 通过“钱是什么?钱不能做什么?金钱如何获得?如何花钱?”四个问题,从金钱的起源、获得、使用、金钱不万能等角度探析,认识金钱而不被其奴役,正当的手段去谋求,谨慎态度去使用,慷而慨之以济世,临死毫无留恋地与之分手,耳语目染一种高不可攀的超逸的气质。
(4)教学实践中注意事项 恰当的处理好借鉴融合与发展的关系;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灵活把握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两者的异同;对《价值观问卷调查》和《心理学量表》测查结果,要跟进分析并科学使用。
(三)创新举措:
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都有一定的创新。课题研究过程中,重点立足于校本研究,基本做到专家教授的理论与基层一线教师的实践两者的相辅相成,课题研究能渗透到学科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去,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素质、生命意识水平、到个案辅导均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为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攀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一)课题研究成果较突出。
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先后在省级刊物《教师》、《新课程》、《湖南教育》上发表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发展性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运用价值澄清法,进行高中政治课价值观教学的实践探析》、《县域高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男生危机”的教育对策探讨》、《借鉴·融合·发展——运用价值澄清法进行政治课教学的探索》5篇论文。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
2014年12月,我校承办湖南省“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影子教师”培训环节,对来自株洲地区各县市区的18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期间,我校李云希、欧阳永、吴丽琼三位心理老师为“影子教师”举办了《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讨》、《教师积极心理调适的方法 ——如何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实施途径探讨》等三场专题讲座;给“影子教师”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观摩课,并指导他们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影子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题的研讨活动。第一次进行帮助他们从帮助学生此次培训活动受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的高度赞誉,我校评为“国培心理健康教育影子教师优秀基地”。
在2016年的省示范性高中实地督导评估对我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反馈中,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评估专家、省教育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组副组长唐亚唯局长对《基于生命教育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做出了“该课题立足校情、着眼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及人生未来的幸福、关切教育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其研究与实践值得肯定”的批示。
彭秋瑾老师多次以积极心理原理的“与高考相关性”实践案例,应用于考前心理辅导调适,多次做学生团队辅导、女生辅导讲座等,其中较成功的实践是“高三追梦班”行动,彭老师担任该班班主任,挑选学科成绩处于边缘、尤其是信心不足、心态不好、遇到大型考试就容易剧烈波动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失误的原因,探析心理因素,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人生得失,在心理调适中树立信心,同时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偏科弱科一对一辅导,双管齐下,成效显著,高三追梦班第一次20人,一本上线3人二本12人,更重大的变化是老师和家长反映的“学生精神风貌可以说是改头换面”。这一尝试得到株洲日报报道,并在醴陵四中高三工作中延续下来。彭老师借助其株洲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在醴陵是高三备考交流中,多次以具体案例,阐述积正确价值取向与积极心理效应之间的关联,心理辅导与学科辅导相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到老师们的普遍认同。彭老师也获得高考功勋教师、株洲市“百优教师”、“株洲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南省教科研先进”等。
此外,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欧阳永老师被评选为株洲市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醴陵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并兼任醴陵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欧阳永、李云希、吴丽琼三位心理老师多次受到醴陵当地中小学的邀请,送教下乡,先后到醴陵五中、渌江中学、城北中学、黄沙中学、大障中学、富里中学、王仙中学、白兔潭中学等学校开展课堂观摩、心理讲座、现场咨询、教学研讨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兄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积极有效地推动了醴陵兄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我校先后获得“国培心理健康教育影子教师优秀基地”“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委会理事单位”、 “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株洲市中小学心育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