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 区域内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 张金华、袁丽、肖学建
所在单位: 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区域的主要困境。一是区域角色缺失严重;二是教育内部制约因素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三是课改目标不清晰;四是示范作用不明显;五是家长、社会观念障碍较大。
探索了区域内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一是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点,增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力。包括激励机制、指导机制、监测机制、联动机制、示范机制、研训一体等。二是以重构学校文化为关键点,提高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文化力。包含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等;三是以分层推动为切入点,提升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超越力。包括实施课堂教学人人达标工程、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建设工程、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等。四是以强化督导效能为着力点,增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力。
分析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力机制。一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宏观推动能力和控制能力始终是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它决定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向度”和“热度”。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强大的牵引力始终是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中根本动力,它决定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广度”。三是中小学校内在的驱动力始终是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动力,它决定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效度”。四是教研部门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课程价值导向”的指导方向,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路径,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巨大的支撑力。五是家长和社会形成的信任力始终是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辅助动力,它既可发挥促进作用,也可以发挥阻碍作用,关键在于宣传引导。
创新了区域内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研修机制。一是以教师研修体系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线,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形成了“33协同控制”管理流程,确保了研修水平和质量。二是研修模式在观念上实行了“两个转变三个坚持”;在内容上做到了“需求问题化,问题专题化,专题课程化”; 在方式上坚持了务实多样;在体制上落实了“三个强化”。 三是完善了教师研修的评估激励机制。四是建立了教师研修的自主合作机制。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论文类成果。申报人张金华同志撰写的与课题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共6篇。其中,《中小学教师区域研修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发表在《教师》2013(10)上;《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质量管理的“六三”法则》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2014(4)上;《强化督学责任区督导效能的思考》发表在《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8)上,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小学管理》2014(11)上;《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阻力与动力机制探析——以岳阳市君山区为例》发表在《当代教育论坛》2014(5)期上;《论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发表在《当代教育论坛》2015(6)期上;《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与反思》发表在《教育信息化》2016(12)期上。
报告类成果。《区域中小学教师研修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荣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3),《中小学校本培训效能提升的实践与评价研究》(2011120)荣获湖南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研究项目成果一等奖(2014-11)。《中小学教研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区域内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均荣获岳阳市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其中,《中小学教研转型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湖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利用“微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探索》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中期检查中获优秀奖,追加试点经费10万元。2014年,课题组负责系统总结了岳阳市在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狠抓中小学教研(备课)组建设的经验,策划、组编了经验专辑(《中小学素质教育》2014年第11期)。成功承办了湖南省第二届教研(备课)组建设现场会,申报人在会上代表岳阳市作了题为《转方式抓发展,整体提升教研水平》的发言,该发言材料在2015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上作为大会经验材料印发。
实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的有临湘市六中的平等课堂、华容县宋市中学的民主课堂、汨罗市罗城学校的“三主三步”教学模式、岳阳市洞纺学校的“3+X”高效课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的幸福课堂、花板桥学校的“阳光课堂”、经开区区域推进的“生命课堂”等等一大批富于影响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市课改实验学校由2011年(首批)13所增加到现在的34所,课改校的区域引领进一步增强,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带动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推进,集团效应明显。2015年,课题组牵头组织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共评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杂志等媒体,对华容县宋市中学、汨罗市罗城学校、岳阳市洞纺学校、岳阳楼区东方红学校、临湘市六中等课改实验校进行了系列报道,重点关注了我市课改示范校的区域引领作用。君山区、汨罗市、临湘市等区域推进的经验得到一致认同和推介。由张金华主编,供实验学校使用的各学科《开放课堂·义务教育阶段导学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总计54册共500多万字,深受学校好评,在全省得到推介。
政策类成果。课题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纳,先后出台了《关于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岳市教发〔2012〕31号)、《岳阳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联点指导方案》、《岳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达标实施办法》、《岳阳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示范教学实施办法》、《岳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岳阳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岳市教通〔2013〕78号)、《岳阳市教育局关于申报岳阳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通知》(岳市教通〔2013〕79 号)和《岳阳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评选方案》等区域推进课改的配套文件7个,为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形成了一批区域推进课改范式。如以点带面的君山范式、经验深化的汨罗范式、融合发展的华容范式,文化引领的平江范式、优化结构的临湘范式、三课联动的湘阴范式、监测导向的楼区范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