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 龚芳敏、刘晗、吴象枢
所在单位: 吉首大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一)成果主要内容
本成果是一项围绕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四年来的探索所形成的具有显著应用价值的教育改革研究成果。成果具体包括:《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应坚守的四条原则》(《光明日报》,2015年7月18日)、《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析》(《大庆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讲新闻:“媒介社会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15年第3期)、《本科生全育人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理论观察》,2015年第3期)。
成果紧扣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总要求,结合当前新闻行业领域对新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原则、培养定位的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构、保障体系的强化等问题,以及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以“讲新闻”为个案如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本科生全育人导师制”的优化为核心,如何推进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模式的改革等问题,有效破解了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瓶颈问题,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观点
第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动的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要坚持新闻传播教育是学科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是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教育,是整合教育而不是分化教育,是协同教育而不是封闭教育的原则和底线。偏离了这四条原则和底线,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就可能“脱轨”和“跑偏”,背离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的“初心”。
第二、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新闻学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和改革,这是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逻辑出发点。培养定位应从此前着眼于单一媒体的新闻学人才培养调整到适应媒介融合语境的全媒体人才培养定位上来。
第三、基于新闻学专业全媒体人才培养定位,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上,应该走出此前过于“细化”和“分化”的课程设置,为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交叉,应强化课程内容整合,从此前基于媒介类型的课程设置转向基于能力类型的课程设置,在专业综合改革中,重构新的课程体系。
第四、基于新闻学是协同教育的原则和底线,从充分汇聚校内外办学资源服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践基地体系,构建适应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全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这些主要维度实现校内校外协同。
第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课堂教学依然是核心环节和主要阵地。而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聚焦点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在新闻学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提出了“讲新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改革确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强化了学生的存在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第六、为适应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要求,新闻学专业实施多年的“本科生全育人导师制”应予以优化,提出进一步规范导师准入制,制定基于专业定位的指导方案,构建朋辈师生关系,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导师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确保“本科生全育人导师制”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新举措
第一、按照综合改革的要求,系统修订了吉首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了课程体系;第二、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专业教师到媒体挂职锻炼,吸收新闻业界骨干参与人才培养;第三、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了远近结合、层次清晰,能满足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第四、以“讲新闻”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新闻传播创新工作室,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设置精灵影视传播公司,以新闻技能强化为着力点,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第六、优化“本科生全育人导师制”,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定向指导、精准指导。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被充分吸纳。吉首大学2017版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充分吸收了本成果的研究结论和意见建议,系统修订了《新闻学概论》等44门课程、《新闻摄影》等8门独立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考核大纲。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指导新闻学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湖南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同行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改革成果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成果负责人龚芳敏博士主持的省级教改项目《基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民族地区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在2018年的结项中被评为优秀。以本成果为主要支撑的《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群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5年吉首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负责人10次获得教学工作奖励。
实践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5%,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引领示范了学校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湖南日报》以《求真尚实强能力,至善致美立品格》报道了文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等专业综合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果。省内湖南财经经济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就办好新闻传播类专业来校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