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评价论略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大学社会评价论略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余小波、陆启越、余加宝、范玉鹏、刘潇华
所在单位:湖南大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学术观点和理论建树
(一)主要内容
大学社会评价是除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社会力量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
社会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大学社会评价具有主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复杂性和标准的差异性等特点。随着教育评价活动的日趋活跃,大学社会评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大致可分为评议、排行和认证三种基本类型。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引入大学社会评价,是完善政府宏观质量管理的需要,是推进大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引导质量保障全社会动员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学术观点和理论建树
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起“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基本格局,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学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管办评分离”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学界对大学社会评价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不利于大学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制约了“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有序推进。本系统论文的系统研究,理论上对全面认识大学社会评价本质和规律,实践上对大学社会评价的有效开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其一,本系列论文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研究大学社会评价。以往大学社会评价的研究,主要从质量保障的角度进行,致力于高等教育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本研究根据国家治理转型的新要求,把大学社会评价置于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力求依据现代教育治理的新理念,梳理和分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研究的立足点和层次更高。
其二,本系列论文致力于大学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传统上人们习惯于把大学社会评价等同于大学排行,相关研究也大都囿于大学排行研究的狭小范围内。实际上,大学社会评价除了大学排行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形式,如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的评价、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议论、报刊杂志及媒体网络对大学的评论、社会中介组织的认证和评估等等。本课题将把这些统一纳入进来,从大学社会评价体系构建的角度进行系统专门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更开阔。
其三,本系列论文深入剖析大学社会评价体系实现的内在机制。机制研究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剖析,既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往大学社会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一般意义作用的论述,国外的研究也主要是普及性的介绍,缺乏有深度的研究。本课题紧扣大学社会评价的理念、主体、标准、方式等核心问题,从体系实现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对大学社会评价本质和规律的挖掘更透彻,研究更有深度。
二、成果被引用、转载、交流、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成果情况如下:共发表CSSCI以上论文8篇,含权威期刊《高等教育研究》2篇、《新华文摘》摘要1篇、《新华文摘》题录1篇、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题录3篇。
1.《大学社会评价论略》,高等教育研究(权威期刊,CSSCI),2015年12期;
2.《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探析》,高等教育研究(权威期刊,CSSCI),2015年1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6年5期题录);
3.《“双一流”建设中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的思考》,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7年6期(被《新华文摘》2018年5期摘要);
4.《社会评价介入大学治理:价值、路径及条件》,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5年4期(被《新华文摘》2015年22期题录);
5.《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划分及特点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2014年1期;
6.《论社会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大机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2016年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6年5期题录);
7.《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基本类型及特点分析》,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15年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5年11期题录);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