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系列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系列研究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蒋洪新、谢敏敏、简功友
所在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部组织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92个本科专业类研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以深切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应对新时代发展之需。本人受教育部委托领衔国内外专家研制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英语国标》),并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编写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英语国标》系列研究就是围绕研制过程展开的深刻思考和理论结晶,具有站位高、格局宏大、时代价值和现实价值突出、影响深远的内在特质。
该系列成果由四篇高水平论文构成,就《英语国标》制定的指导原则、设计理念、具体内容、实施方案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该系列成果也是本人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子课题“我国外语教学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几点思考”一文回溯了国内外英语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历史,阐述了《英语国标》制定的时代背景,指明了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角度推进英语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英语国标》的设计框架进行了细致探讨。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有:一是《英语国标》应当具有承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特点,不仅能够与国内外相关教育质量标准的优点有效衔接,还要适应外语学科的变化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外语本科人才的需求;二是《英语国标》的框架设计要遵循“全面兼顾、强调准入”的理念,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划定明确的基准线,为行业部门和高校制定行标、校标提供基本依据,同时又要避免内容过于详尽导致一刀切的后果;三是要突出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英语国标》要推动高校消除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工具主义思维,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涵育,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该文章不仅明确了《英语国标》制定的基本遵循和思路,也细致地勾勒出了其框架、板块和内容,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指导意义。文章一经发表就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英语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采纳,文章观点成为整个工作组的编写原则和学界的共识。
“关于起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新版)》的几点思考”一文就如何推动《英语国标》这一国家文件与院校办学实践充分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认为,《英语国标》是纲领性、强制性的宏观文件,是基本依据和根本参照,但不能作为一个具体指导文件,否则会挤压院校发挥自身特色的空间。因此,要实现国家文件精神在各院校的落实,《英语国标》起草小组就需要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多元与差异”和“责任制与程序性自治结合”的原则,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开设、人文教育等核心要素制定详细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新版)》(以下简称《大纲》),作为国家标准的配套文件和实施指南。该文为全国院校如何进一步统一思想、理解国家标准的要求和内涵、明晰今后专业建设重点和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全人教育与个性学习—英语专业《国标》课程体系的研制与思考”一文则对《英语国标》实施方案(即《大纲》)中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理念和原则以及研制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文章认为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坚持以下四个重点:一是要打破“技能主导”的思维窠臼,准确把握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将其作为科学设置课程的起点和立足点;二是要坚持多元人才观,将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改革与国家发展的各类需求对接起来;三是课程设置要坚持目标导向和内容驱动的原则,教学关注点要实现从“技能训练”向“知识和内涵”转移;四是在课程体系架构上坚持四个结合,即人文科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以及传承经典与创新应用相结合。该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为院校如何依据《英语国标》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树立了风向、提供了范式。
“关于制定《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参考书目》的几点思考”一文揭示了加强经典阅读对整个大学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阐述了本人领衔的《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参考书目》(以下简称《书目》)的编选理念和过程。文章指出,在功能定位上,《书目》要实现大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融合,不仅要凸显人文教育的内涵,还要发挥对构建阅读型社会的引领辐射作用;在结构上,《书目》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设定进阶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三个板块,确定“30+X”的数量,形成循序渐进的阅读路线;在内容选取上,《书目》要坚持以文学为主、多类兼顾的原则,既能够发挥经典阅读的育人作用,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该文从微观层面为更好地贯彻《英语国标》的人文教育理念、实现课内显性教学和课外隐性教育的无缝承接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该系列研究成果中第一篇文章是基石和核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后三篇文章对第一篇文章思想和内容延展和具化,并形成了互为呼应、互为联动和互为彰显的有机体系。同时,该系列研究并不仅仅局囿于宏观设计,而是紧扣教育部提出的“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标准为先、使用为要”的工作方针,对《英语国标》整个推进流程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辅之以相应的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体多维、理论实践并重的研究格局,构成了由上至下、由抽象向具体、由普遍向特殊层层推进的研究路径。 在该系列研究成果观点的支撑和影响下,本人还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著作、论文,获批了多项高层次项目,并在教学、科研领域斩获了一些标志性奖项。
二、成果被采纳情况及其政策影响
(一)成果采纳情况
1、《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经完成。教育部已于2018年1月召开新闻发布会隆重推出;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新版)》已经被教育部采纳,将作为《英语国标》的配套文件推出;
3、《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参考书目》已被教育部采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本人正领衔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导读撰写工作,部分书目已经进入编辑出版阶段;
4、受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委托,本人正领衔团队围绕《英语国标》核心课程编写“新国标”综合英语教程(1-2册),以此作为今后全国院校英语专业的必修教材。目前,本人团队已经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并完成了第一册初稿;
5、“关于起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新版)的几点思考”被《外研之声》2017年第2期摘编;
6、本人围绕该系列成果理念在2018年3月第三届全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做题为“新时代英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发言,并被《外研之声》2018年第1期长文转载;
7、由该系列成果衍生的论文“以科学理念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一文被教育部《每日快报》2016年11月10采纳;
8、本人受教育部委托担任“双一流”建设高校研修团团长并率团于2018年6月访问英国,在考察期间,本人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学者交流了该系列成果理念,并撰写了《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英国借鉴——中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赴英国团研修报告》,被教育部采纳;
9、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简报(第15期)采纳了本人相关成果理念;
10、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简报(第18期)采纳了本人相关成果理念;
(二)政策影响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研究及衍生成果深刻把握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刻规律,契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是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生动实践,对我国今后英语教育乃至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划时代的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以及行业部门(协会)将全部采用此国家标准,并以此制定符合院校和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学校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外语人才培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该系列研究成果对我校学科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反哺作用,直接助推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全国仅有6个同类学科入选),使我校成为中唯一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湖南省属高校,也使我校成为国内外语人才培养改革的先锋,树立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