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348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 朱厚望、朱国军、刘阳、杨虹、覃章权、都昌兵、龚添妙、谢盈盈、侯雪梅、文芳、解为、熊纯、吴德华、张希跃、刘姣瑶
所在单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一)主要内容
本成果聚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系统构建“行企校”三方合作育人机制,重构“四证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锻造“初中高”三级双导师队伍,形成基于“三元制”的“3482”(三方、四证、八段、双导师)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3个、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0门、工学结合教材17本,企业员工岗位标准103份,建设实训教学数字化工卡等教学资源40个,联合开展横向技术攻关课题项目5个,出台现代学徒制文件制度22个,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课题10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2016年12月在教育部举办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经验交流活动中做典型经验发言,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铁路职院、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等先后来校调研学习现代学徒制经验。理论与实践成果丰硕,形成了广泛社会影响。
(二)主要观点
1.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是实
施现代学徒制的根本保证。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平台。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依托协同创新中心行企校合作育人战略平台,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学院+企业+行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进厂、行企校三方交替的人才培养。签订校、企、学生三方协议,组建现代学徒制班。行企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与评价,企业负责对学员在工厂培训进行考核评价,行业负责学员取得空军装备修理企业准入资格进行培训与考核,学院认可行业企业考核评价结果,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学员学业成绩,同时建立现代学徒退出机制,凡行业企业考核不符要求的,根据三方协议取消现代学徒资格,实现行企校“三元”全程育人。
2.构建对接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行企校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准入资格标准和岗位资格标准,解构课程内容,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准入资格证、企业岗位资格证相互融合,构建“职业资格证(学校考核)+准入资格证(行业考核)+岗位资格证(企业考核)+毕业证(学校考核)=从业资格证(行业认证)”四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学员课程)+准入资格课程(学徒课程)+岗位资格课程(员工课程)”的课程模块。为保证现代学徒制学员毕业即可取得从业资格,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校企轮换、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第一、二阶段(各4个月)在校学习,学员主要学习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三阶段(2个月)在企业培训,学员到企业“在岗见习”,全面了解企业生产岗位操作要求,与企业师傅签订师徒带培协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始学徒培养;第四阶段(8个月)在校完成岗位任职要求所需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第五阶段(2个月)准入资格培训与考核,学员参加准入资格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学习;第六、七阶段(8个月)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对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与生产操作技能学习;第八阶段(2个月)为岗位资格培训与考核,学员在此阶段完成岗位资格考核与认证,取得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
3.实施“企业师傅+学校双师教师”双导师制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校内方面,创新“双师”教师成长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企业专家来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共同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教师队伍。规定专业教师五年一轮到企业顶岗培训半年至一年,新教师任教前到企业顶岗锻炼一年至两年。开展初、中、高三级“双师素质”教师考核与认定。凡执教现代学徒制班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初级以上双师资格。另一方面,建立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学院互聘共用制度。组建大师工作室,担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建设等,聘请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校内专业教学实行“老师+师傅”的双导师制。企业方面,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遴选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带培师傅,建立师傅带培津贴,实行师徒一对一培养,努力提高现代学徒制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此外,校企双导师合作开发实习实训教学案例、视频、课件、试题库、数字化工卡等教学资源,为现代学徒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
创新举措:
1.构建了“348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三元合作育人、构建四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推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实施“企业师傅+学校双师教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构建了航空特色鲜明的三方、四证、八段、双导师的“3482”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使现代学徒制学员在企业文化认同、岗位适应、任职能力、职业素养方面比同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
2.建立了“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员工准入资格培训考核、企业具体岗位能力要求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学徒在校学习教学内容,把学校专业教育和教学管理延伸至学徒企业顶岗阶段,并将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由于试点学徒拥有企业准员工身份,在严格遵守保密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师资、教学资源的共享和
3.创新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学院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了集协调机制、日常管理、激励机制、教学运行及质量保障机制于一体的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学徒制工作会议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跟进学徒培养工作进展情况,研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实施校企信息互通例会制度、工作月报制、学期绩效评估制、年度评估制,强化学徒培养过程管理。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实施诊、断、改、进,推进教学质量改革,提高学徒培养质量。每年校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在招生工作、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工作报酬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实行学徒考核退出机制,凡不符合企业要求的,根据三方协议取消现代学徒资格。
4.拓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现形式。学院将成功经验推广移植到军队定向培养士官和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中,先后举办了军队航修工厂新进员工、军队定向培养士官、金鹏航空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6工厂员工培训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班级,专业拓展至飞行器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空中乘务等10个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从全日制学历教育向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延伸,形成了军队定向直招士官模式、“221”金鹏航空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模式等,创新和丰富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经过三年实践,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产生了丰硕的实践成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主要实践成果
1.形成了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工厂、5702工厂、金鹏航空等企业,以及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培养,形成了“学院+企业+行业”的三方协同育人机制,迄今共培养现代学徒237名,已有毕业生122名。学院与空军、海军、陆航等部队以及部队承训机构联合开展定向直招士官培养,形成了“学校+部队承训机构+部队训练基地”的三方协同育人机制,迄今累计为部队培养专业技术士官3183名。
2.完善了专业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条件。校企联合制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12(士官9个专业)个,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0份、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培训大纲和岗位标准103份、工学结合教材17本,建设实训教学数字化工卡等教学资源40个,开展横向技术攻关课题项目5个。校企共建了五星级实践教学场所3个,四星级4个,三星级20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2工厂捐赠涡喷8、涡喷11、无人机及配套设备,5720工厂捐赠歼7维修工装设备等教学设备,共建飞机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等校内外实训室和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实训教学案例、视频、课件、试题库、数字化工卡等教学资源,用于专业教学。
3.构建了“四证合一”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在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指导下,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5702工厂共同分析学徒从业岗位要求,对接空军装备修理系统准入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重构“公共基础+准入资格+岗位资格”的课程模块,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准入资格证、企业岗位资格证相互融合,构建了“职业资格证(学校考核)+准入资格证(行业考核)+岗位资格证(企业考核)+毕业证(学校考核)=从业资格证(行业认证)”四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学院与行业企业采取“校企轮岗、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
4.锻造了“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队伍。学院充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平台,大力培养校内双师与企业师傅两支队伍,建立了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双向交流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构建了初、中、高三级“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考核与认定体系,校企共同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已认定初级双师267名、中级双师35名、高级双师8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9为工厂培训师。学院总结提炼双师培养做法与经验, “双师素质”教师分类分级认定考核的做法入选《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5.健全了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建立企业师傅带培学员津贴制度,把带培情况纳入企业师傅个人绩效考核,校企共同制(修)定了《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等22个制度文件,建立了现代学徒制校企成本分担、协调、日常管理、激励机制、教学运行及质量保障机制于一体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二)社会影响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现代学徒试点专业立项了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近三年,学院师生在全国、省级各类竞赛中先后获得奖189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个,省部级一等奖28个。其中,试点专业学生龙文浩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第一名,被授予“青工技能大赛金奖和全国工程建设系统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罗凯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入围第45届世界技能竞赛全国集训队。试点专业在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与毕业设计抽查中合格率达100%,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新进专科层次技能人才中,学院毕业生占81.2%。
2.省部级以上会议典型发言。成果主持人在教育部举办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经验交流活动、“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暨骨干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湖南省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现代学徒制研讨大会、江西省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推进会等省部级以上会议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典型经验发言;在2016年全国招收士官工作业务培训会、某军种定向士官军地联席会议、军民融合定向培养士官联席会议等会议上做定向直招士官培养典型经验发言。
3.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推介。湖南省教育厅《教育快讯》以《长沙航空职院探索“3482”现代学徒 人才培养模式》和《长沙航院坚持“四个对接” 精准培养士官人才》专题推介学院典型做法,学院《构建“3482”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航空大国工匠新生代》案例入选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现场展示。
4.校企来院调研交流。学院行企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引起了兄弟企校和职教同行的广泛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等先后来校专门调研学习现代学徒制经验,空军工程大学、成都航院、西安航院等来院调研士官人才培养,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来院学习现场管理经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社会影响和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