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校本路径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06-28
成果题目: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校本路径研究
成果类别:专著(论文)类
作 者: 谢永红、郭在时
所在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成果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据举措
(一)成果主要内容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通高中必须承担的责任。为推进、优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自2011年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谢永红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校本创新研究》(课题审批号为:XJK011BDY006),带领团队进行了持续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了体现国家的意志、立足学校的文化内涵、基于学生的实然形态、回应社会的紧迫需求的培养目标。
2.经过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探索了从责任经验出发提高责任认知、在鲜活的全方位生活中引导浸染、从身体力行中走向自觉自悟、以生涯规划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以新媒体辅助社会责任感培养、以导师制解决个性化问题等培养实施途径,确保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各项工作的落实。
3.在实施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评价时间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载体班级日常与综合实践相结合、评价方式个体评价和捆绑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类型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诊断、导向、促进作用。
谢永红以及他的团队的研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打造了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与爱心的德育工作队伍,也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2017年4月,反映研究核心内容的系列论文在《中小学德育》发表;9月,《普通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校本创新研究》课题以“优秀”等第结题;之后,围绕责任感研究的后续成果继续推进,《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力》《奠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等6篇论文陆续发表。
(二)主要观点
在多年的研究历程中,谢永红及他的团队形成了如下观点:
1.责任感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生走向未来人生的需要;
2.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依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要靠学校自己来培养;
3.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要立足校情,开辟校本培养路径;
4.用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创新举措
1.理论创新
(1)研究体系创新
本系列成果着眼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的最初,为避免当时德育研究不成体系、碎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谢永红及他的研究团队在高校专家、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包括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实践及评价在内的完整的、成体系的研究任务。研究过程中,又以《普通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校本创新研究》课题为突破口和抓手,各任务既各个突破、又有机联动,形成了成体系的研究成果,不仅发表了分项的研究成果如《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校本路径研究》《用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等,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整体的《〈普通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校本创新研究〉研究报告》。成体系的研究确保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整体性、科学性。
(2)思想方法创新
本系列成果推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方法。如体现国家的意志、立足学校的文化内涵、基于学生的实然形态、回应社会的紧迫需求的培养目标,如通过校史文化熏陶、生活体验活动、学科德育渗透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新媒体辅助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采取“六结合”高中生社会责任感评价方式,以导师制解决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个性化问题等。这些新的思想、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感的自觉,提升了教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热情,也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2.实践创新
(1)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课题实施期间,学校全力挖掘校史文化价值,近五年出版了多种校史研究专著,拍摄了多部校史纪录片,升级改造校史馆。同时,学校将丰富的校史资源融入社会责任感培养之中:例如《风雨苍茫》等专著被定为校本选修课程教材,通过此类介绍学校艰难办学奋斗历史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奋进精神;通过校庆宣传片《荣光》等视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校史、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重走三迁校址办学路”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切身体验校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通过成立心理发展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综合实践指导中心、生活指导中心等多个校本德育机构,全方位开展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及生活技能等多方面指导,附中学子因此拥有了较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能力提升。
创设“四大节三体验两服务”综合社会实践平台以及研学旅行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中学生通过自主策划、实施各项活动,培养了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责任意识。在军营、农村、企业生活体验中,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在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通过寻访伟人足迹、远志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互动,认识自然、社会、他人,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国家的责任意识。
(3)发挥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功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渗透,利用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个性化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例如,我校语文组教研组在教授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借助教材资源,创设社会责任感培育情境,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社会责任感讨论话题,引进传媒资源,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力度,巧用生本资源,内化社会责任感培养效果。
(4)通过实施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责任感评价实施中注重时间上将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主体上将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载体上将班级日常与综合时间相结合,方式上将个体评价和捆绑评价相结合,方法上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类型上将显性评价和隐形评价相结合。
二、主要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
(一)实践成果
1.培养了一大批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
连续多年,通过责任意识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实践体验,我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学生的共同特质是:思想品质好,富有荣誉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公益活动,乐于担当重任,热心学生管理事物;人生规划早,能够规约自我,刻苦学习,不沉迷网游,不空虚迷惘;情商指数高,能够认识自我情绪、妥善调控自己,实现自我激励,能够认知他人情绪,进行顺利沟通,他们深受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每年学校都会举行全校性的学生爱心义卖活动,用筹集的资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先后资助了贫困大病学生张晋明、邓山、曾子涵等;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前往对口帮扶学校如浏阳三中、浏阳市十一中、宁乡七中、新疆吐鲁番实验中学、新疆高昌区二中等开展支教活动或捐赠活动;近两年来,20位同学被评为文明学生,近三年来荣获湖南省“三好”学生光荣称号的学生共计19人,荣获湖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共计10人,荣获长沙市“新概念三好”学生光荣称号的学生共计77人,荣获长沙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共计39人。
2.打造了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与爱心的德育工作队伍
课题组以“提高教师责任意识”为主题,与学校人事部门、科研与教师发展处联合进行了教师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工会联合多次举行教师优秀事迹报告会,以身边的榜样激励教师坚守职业道德,老师们纷纷向先进看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发展处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例会上专门就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做了专题研讨,成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举办了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专题德育沙龙,举行了“社会责任感培养”德育论文评优活动,并将撰写德育论文纳入优秀班主任考核范畴,提升了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我校教师普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深受学生及家长的赞誉,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如蒋向华老师被评为湖南省师德标兵。
3.使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在课题实施期间,学校建立起了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建立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导师制,发挥全员育人功能;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第二,建立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体系。通过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发展个性的平台。第三,建立了心理教育辅导体系。成立了心理发展中心,通过心理普查、心理教育课、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方式,开展了有效心理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第四,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二)社会影响
1.该课题荣获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等级。课题成果在《中小学德育》2017年4月刊封三进行了展示。学校于2017年获得首批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谢永红校长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课题成果向兄弟学校进行辐射。每学年接待兄弟学校来校学习访问300余批次,近6000人,在学校的办学经验介绍中,德育特别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对外重点介绍的内容。本课题实施期间,学校先后接受了来自新疆及省内湘西、张家界、浏阳、宁乡等地来校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的教师,课题组以责任感培养为载体,介绍了学校理念,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和方法,这不仅培养了兄弟学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力地促进了兄弟他们德育能力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