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重点!常德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七大重点!常德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5-03-11
日前,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彻底扭转“内卷”现象,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市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计划将重点实施7大行动,即德育领航、教学高效、身心强健、读书浸润、科技创新、教研赋能和管理提质行动。
德育领航行动包括落实课程育人、突出习惯育人、强化活动育人、优化实践和网络育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我市将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常德”“我的常德行”研学实践活动,建立研学实践基地退出机制,推动思政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同时成立教联体组织,协同各方力量做好家校社育人工作。
教学高效行动从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狠抓教学常规、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考试评价入手。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以阅读、体艺、劳动为主要家庭作业,压减重复性作业,倡导布置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文化学科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星期一至星期四原则上不布置文化学科家庭作业,初中由班主任统筹文化学科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小学一、二年级不组织文化学科考试,其他年级和初中不得统一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县市区不得组织小学全员统考和初一、初二年级全科统考。推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少讲精讲,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坚持以学定考、依标命题,坚持核心素养立意、能力素质导向,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回归育人。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发展性评价。
身心强健行动明确了实施学校体艺工作备案和考核制度,改革体育中考和特长生招生,并对活动时间和参与率、组织各级联赛和展演活动、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作了相关规定。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开展好上午大课间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且必须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原则上落实好15分钟课间时长。实行上午、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唱歌活动,时间在5分钟左右。按照“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要求,培养学生体艺爱好各两门以上,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体育选课走班制。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节和艺术节,每学期开展“三大球”及其他项目班级联赛和艺术展演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每学年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体质健康档案,完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按照“提高分值、关注平时、增考选项、获奖赋分”的原则,改革中考体育考试办法,并将视力和体重系数纳入考试内容,围绕“优秀体艺队伍整体升学”的原则,探索初、高中特长生招生改革路径。
读书浸润行动明确,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节阅读课,每天校内安排20分钟左右阅读分享时间,小学生每天不少于45分钟进行课外阅读,初中生每天不少于30分钟进行课外阅读。为确保读书效果,要建立读书指导队伍,加强对学生读书指导,举办读书活动,每年评选一批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校园。
科技创新行动明确,加强科学教育,开齐开足科学课程,配齐配优并培训好科学课教师,配强科学副校长,探索建立区域科学教育中心。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立一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到2030年前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鼓励实施小班化教学和选课走班制教学,促进不同学生差异发展。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遴选培养机制,鼓励初、高中一体化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研赋能行动着力于健全教研队伍、坚持问题导向、推广应用最优成果。围绕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变革、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考试命题、新技术应用等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学校,加强诊断指导,以研代训,组织各类教学展示比武和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引进和推广最先进、最需要、最实用的教研成果和教育技术,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常德市中小学公益课堂。
管理提质行动中,我市将全面推进现代治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行“扁平化”和“矩阵式”管理,改变学校行政化倾向;打造学校文化品牌,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环境建设等展现学校共同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加强学校协作共进,组建跨校、跨区域的各类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或教育集团,实现共同体内优质资源、优秀教师、先进管理共享;促进师资专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类激励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