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教育局: 现将《湖南省义务教育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组织实施。 各地在实施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O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主题词:义务教育 写字课程 指导 纲要 通知 录入员:王拥华 校对员:黄承瑜 共印30份 湖南省义务教育 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行)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为进一步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标准》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8号)有关写字教学的要求,促进我省中小学更加规范地实施写字教学,结合我省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湖南省义务教育写字教学指导纲要》。 一、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 汉字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书面交际工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字教学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致力于学生汉字书写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的书写素养 写字教学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书写潜能的开发和书写素养的形成。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写字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性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正确把握写字教学的特点 写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较多的实践机会,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特点及规律,促进学生对书法文化常识的了解和书法艺术的欣赏。 3.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 汉字书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书写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是一种文化学习。写字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审美品位,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应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写字教学的内在规律,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注重开发与利用湖南本土教学资源,体现湖南地方特色。 二、写字教学设计思路 1.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标准》及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整体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学。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阶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可操作性。 2.遵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的原则设计写字教学。 3.从“书写技能训练”“书法文化常识”两个方面,对各学段教学内容及要求予以具体的规范。 4.在“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教学管理与评价”部分,对写字教学实施中的相关事项提出原则性的建议与要求。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了解基本的书法文化常识,具备初步的书法欣赏意识。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用铅笔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的正确写法,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笔画、偏旁之间的联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主动写字的愿望和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能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初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追求书写美观的意识。 第三学段(5~6年级) 用钢笔书写楷书。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行款整齐,注意书写速度,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 第四学段(7~9年级) 在使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有一定的书写速度。用毛笔临习古代名家楷书碑帖,学习原帖的笔画、结构,初步感受书体章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具备初步的书法欣赏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书写技能训练 1.用铅笔临摹楷书范字。 2.掌握28种基本笔画和44个基本偏旁的写法,初步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能熟练地按笔顺规则写字。 3.认识田字格,学习在田字格中恰当地安排汉字。 4.体会汉字笔画、偏旁之间的联系,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 5.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学会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具。 (二)书法文化常识 1、初步了解汉字的产生(起源); 2、了解书法名家的故事及其他趣闻轶事。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书写技能训练 1.掌握钢笔的握笔姿势,能用钢笔临摹正楷范字。 2.学习钢笔书写的基本方法,学习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 3.在方格中写字,能较为合理地安排汉字各部分的位置。 4.注意书写速度,感受书写节奏,初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5.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使用和保管书写工具。 (二)书法文化常识 1、了解书法名家的有关书写故事; 2、初步欣赏当代硬笔书法名家的优秀作品。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书写技能训练 1.学习汉字结构的基本法则,用钢笔临写楷书作品,体会字距、行距的安排规律。 2.脱离范字用钢笔自由书写时,能合理安排字距和行距,学习楷书快写的方法,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3.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重点学习笔画的书写,知道运腕的基本方法。 4.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的基本笔画、偏旁及汉字。 5.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范字,学习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的写法。 6.书写中欣赏汉字以及汉字作品的美,对书写过程的美感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主动追求书写美观。 (二)书法文化常识 1、了解汉字的发展沿革; 2、了解文房四宝的有关知识; 3、了解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四大楷书,初步感受四大楷书的基本特征; 4、了解湖南历代书法名家。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书法技能训练 1.用钢笔书写行楷字,体会行楷字的用笔特点,掌握行楷字的书写方法。用毛笔临习古代名家楷书碑帖,体会楷书的用笔特点和结构规律,初步掌握毛笔书写方法。 2.临写范帖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原帖笔画特征和用笔的基本方法。 3.临写范帖的偏旁,初步掌握原帖不同偏旁的写法。体会原帖范字的结构特征,逐步理解其结构规律。 4.临写范贴中的汉字,继续学习毛笔运腕的基本方法,学习毛笔运笔中提、按、中锋行笔的方法,并体会运笔特点。 5.临写范帖局部,体会原帖字距与行距的变化,逐步了解原帖的章法布局。 6.参照原贴,尝试用集字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书写创作,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7.欣赏古代名家书法,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提高书法欣赏能力。 (二)书法文化常识 1、认识中堂、对联、横幅、条屏、斗方及扇面等常见的书法形式; 2、了解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书法的基本特征; 3、初步赏析篆、隶、草、楷、行五大书法的名碑名帖,感受其艺术风格;了解各种书法的代表人物; 4、了解湖南的地方书法文化中的古迹、名碑、名联等。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并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努力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书写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踏实认真、爱惜书写工具和书写整洁的习惯。 2.加强书写技能的训练。写字教学要创设一定的书写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临习等,加强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教给学生书写的基本方法,提高书写技能。 3.提高审美能力。在写字教学中,应当遵循书写规律,多给学生感悟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验、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文化修养。 4.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对汉字形象的感受能力,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自觉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5.规范书写工具。第一学段以铅笔书写,第二学段以钢笔书写,适当控制使用圆珠笔和中性笔,第三学段硬软笔兼学,以硬笔为主,第四学段硬软兼学,以软笔为主。书写过程中,少用橡皮等涂改工具,杜绝使用修正液。培养学生认真的书写态度。 (二)教材编写建议 1. 教材编写应依据《指导纲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注重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2.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悠久文化的理解。 3.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知识基础,体现实用性、系统性、趣味性。 4.教材应注意从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章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方法,提高书写技能。书法文化常识应少而精,体现基础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欣赏意识。 5.教材范字选择要有典范性和连贯性。尽量从语文教材中选取。硬笔选择适合于中小学生临摹的、易教易学的、规范美观的范字,在当代硬笔名家作品中遴选楷体范字临摹。毛笔应从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名家楷体作品中选择范字临摹。 6.教材内容的安排,应突出重点,难易适度,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书写素养的整体提高。 7.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建构新知识。可以活页形式配范字描红作为课堂训练。 8.教材应体现湖南的地方特色,可适当介绍湖南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书法遗迹等,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校和教师留有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创造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写字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 2.应充分利用我国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写字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湖南本土写字教学资源,丰富写字教学内容。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写字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写字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写字学习活动。 4.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写字、规范用字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教学管理与评价 (一)常规管理 1. 建立和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定期抽查写字教学落实情况。定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形式多样的写字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专职写字教师。 2.各年级在语文课或美术课中,每周调节安排一个课时的写字教学时间。小学低年级可从实际出发,分两次开设,每次20分钟。 3.严格选用写字教材及相关材料。 (二)教学评价 1.分学段确定写字教学评价内容。对小学第一、二学段学生的写字评价,要特别关注其书写的态度和写字习惯,注重对汉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规范、端正、整洁。对第三、四学段学生的书写评价,还要注重书写的美观与速度。第四学段的评价还要关注对书法文化常识的了解和审美意识的养成。 2.加强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其自身的书写水平,而且关注其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3.重视书写质量的评价。在语文学科考试评分标准中增设书写评价项目,其他各学科也应酌情考虑卷面书写的评定。教师、学生整体写字水平,应纳入对学校教学水平与办学水平的评价内容。 (三)教学研究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写字教学指导。督促学校按规定开设写字课。 2.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写字教材培训与写字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要针对写字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抓好实验研究,不断探索、积累和丰富我省写字教学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