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0665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0665号提案的答复
曾祥君委员:
您提交的提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助推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收悉,经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现答复如下:
一、所做工作和主要成效
1.成立人才培养专门指导机构。2023年5月,我厅组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自动化与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委员,紧密对接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专家组织对新型工业化相关专业发展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
2.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目前,我省立项中南大学矿业工程、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等11个与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学科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立项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等11个相关学科为“世界一流培育学科”,从项目、平台、团队、资金资源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支持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优势学科列入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范围。2023年支持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17所高校新增智能建造、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27个与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的专业点,占全省新增专业点总数的42.9%,对饱和过剩、同质化的工业设计、工业工程等21个专业予以撤销,占全省撤销专业点总数的38.1%。
3.加大经费支持力度。2023年,省财政安排地方应用型公办本科高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专项资金50208万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中央资金133674万元,高校“十四五”基建资金72700万元,生均经常性拨款489790万元,支持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在安排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专项、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中央资金时,将重点学科、应用特色学科、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等作为分配的重要因素。“十四五”以来,省发改委共向国家发改委申报10所应用型本科纳入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校名单,最高可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亿元;2023年安排省预算内资金1.18亿元支持8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宿舍食堂项目建设,加快改善办学条件。
4.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发挥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首次实行院校与企业结对申报模式,对全省34家产教融合成效突出的院校和企业给予支持,引导推进院校和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促进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立项建设43家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推动高校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大力培养大批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本科层次产业人才。
5.不断强化协作创新。加强创新产品研发攻关,每年滚动实施20个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认定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加强质量建设和标准引领,持续提升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能力。强化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对接,举办“创新全覆盖赋智深度行”活动。
6.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自2018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动实施潇湘科技要素市场体系创新工程,目前已完成科技要素大市场市州全覆盖任务,打造了全省“标准统一化、建设分布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省科技厅制定《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针对岳阳地区产业需求,组建了岳阳石化产业的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为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是逐步调整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布局。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开展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研究,推动高校科学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主动对接地方区域发展战略,在长沙、岳阳、永州、怀化、邵阳等地新增设一批本科学校;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大力争取国家支持,引导纳入储备名单的院校加快有关项目的前期工作,优先申报和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力争建好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示范性项目,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二是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制定《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学科专业进行科学布局,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和学校特点,探索跨区域、跨学校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紧跟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动态发布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将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成效与招生计划、经费投入、项目申报等进行联动;集中建好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新增设置一批新型工业化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新兴交叉专业,对饱和过剩、同质化的专业予以限制或撤销。三是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校企合作。依托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等,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及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实行产业导师选聘,开展项目探索,更好形成地方高校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为助力我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积极支持地方高校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国家《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总体要求》,湖南理工学院已达到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在202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将积极支持湖南理工学院进行申请。五是进一步完善市州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的增补工作。围绕省内主导产业,依托科技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科技园区等优质创新资源,认定100家(含共建50家)左右省级中试基地,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两链”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支持高校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在重点研发和人才项目遴选中给予政策支持。对促进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平台给予后补助激励。六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力度。完善生均经常性拨款分配因素,实施差异化拨款,资金向优质本科倾斜,支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推动教育资源配置与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匹配,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
湖南省教育厅
2024年6月19日
联系人:省教育厅高教处尹怡 联系电话:0731-84720851
联系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 邮政编码: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