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专辑(之十)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62期
(总第348期)
湖南农业大学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促教师回归“初心”
湖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回归教育应有之义。
突出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师风养成。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可靠的思想保障。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教师党支部“五化”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整优化教学学院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党建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出台《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失范处理办法》《师德考核实施办法》《师德师风行动计划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师德作为第一标准贯穿教师招聘选拔、职称晋升、聘用考核全过程。三是坚持思想铸魂。利用入职培训、专题讲座、专题座谈会、暖心见面等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深入挖掘优秀典型教师的感人事迹,编写出版《走近院士》《立德树人践初心》等读本,开展系列典型事迹报告会,深入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突出多元评价,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着力推进教师分类评价改革,突出质量导向,促进人岗匹配,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一是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实施分类评价。根据岗位差异,设置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特殊优秀人才等6类职称晋升分类评价标准,让不同类型人才在各自跑道上赛出精彩。近年来,该校两名一线教师因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突出,破格晋升为教授;一名足球教师因带领校女子足球队连续7年夺得全省冠军,晋升为副教授。一名辅导员因育人业绩突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晋升为副教授。一名实验室技术人员因实验操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连续几年测评获得“优秀”,晋升为高级实验师。二是突出质量导向,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淡化数量考核,注重质量评价,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学校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分区和影响因子进行奖励的做法,设立科技论文创新质量奖,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引导教师注重原始创新、注重基础研究、注重科研育人,产出高水平代表性业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条件设置,建立人岗相适聘用标准。在引进人才时,主要考察人才的研究方向与学校、学科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对其研究方向的支撑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各学科可设计个性化人才引进条件,经学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论证通过后实施。2020年,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立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要,从山河智能研究院、中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引进两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技术人才。
突出工作实绩,强化教书育人导向。在教师评价中强化育人导向,将绩效工资分配、业绩奖励、校级荣誉向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引导教师回归本位,潜心育人。一是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从约束和激励两方面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在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方面,设置教师岗位绩效,明确基本教学工作量,未完成规定工作量的,扣发绩效。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政策方面,学校预算的奖励性绩效全部用于人才培养绩效,2020年,该校人才培养绩效占总奖励绩效的61%,其中课时酬金较改革前提高2.4倍,教师“站讲台”得到充分尊重,教书育人根本地位进一步强化。二是业绩奖励向教学研究倾斜。大幅提高教学业绩奖励标准,奖励金额自2016年以来提高了70%,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近年来,该校高水平教学成果不断涌现,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新增国家级教改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项、新增国家精品课程8 门、新增国家“双万”专业18个。三是校级荣誉向育人实绩倾斜。出台《教职工校级荣誉设置与评定办法》,规范校级荣誉设置,10项校级个人荣誉中,有7项荣誉主要考核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业绩。近年来,该校共有103人获得校级教学类荣誉,其中多人获“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省级荣誉称号,榜样和模范的力量在教师心中传递,形成了“人人争当好老师、人人是好老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