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三十二)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26期
(总第216期)
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三十二)
南县持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益阳市南县持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现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该县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荣誉称号。
一、以经费为第一保障,持续改善教育条件。2015年12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让教育发展进入提质增速快车道。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专题调研,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议教,县人大、县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及时解决教育重大问题。一是以财政为主保投入。融资5亿元新建职教中心、投入3亿元新建南县外国语学校、投入1.9亿元建设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投入8000万元新建幼儿园、投入3000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投入1100万元实现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校车全覆盖。二是争资引资增投入。争取7亿元社会资金新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南县湖心学校,争取1000万多元爱心资金实施“阅读·梦飞翔”、“真爱梦想”等助教项目。三是内部挖潜促投入。调整县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教育预算,人员经费和教师年终奖励资金全额预算,“口子”经费全额拨付教育,每年还预算薄弱学校改造、化解大班额、教育信息化等专项2000多万元。目前,该县薄弱学校全面消除、合格学校建成并升级,教育现代化已初具雏形。
二、以改革为第一动力,创新突破教育体制。该县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为抓手,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强力推进招生改革。义务教育学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责任范围,搭建招生入学掌上平台。高中学校招生实行“等级入围、分数定人”。二是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根本目标,以“疑悟”六元教学为基本课堂框架,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互联网+课改”融合为新形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整体思路,在全县区域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三是创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率先实施南县特色集团化办学,组建6个教育集团,通过名校实体输出文化、师资、管理等方式,带动薄弱学校整体提升、品牌共创。四是扶资助学推陈出新。创新制定“三三一”、“三查四控五签字”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资助政策,五年年争取社会捐助和各类免补助贷资金1.02亿元,受益学生10.4万人次,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五是改革职教人才培养方式。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投入5.08亿元启动现代职教中心建设。六是引入香港阅读教育经验。打造69所“阅读•梦飞翔”项目学校示范点,举办全县阅读节系列活动,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不断涌现。
三、以队伍为第一资源,不断夯实教育基础。该县不断扩优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着力破解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一是建立“退一补一”教师补充机制。近五年采用公开向社会招聘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特岗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等方式,补充教师1387名,是“十二五”时期引进教师总数的5倍。2020年选送定向培养师范生146人,向师范院校招聘教师185人,特岗教师231人,选调教师3人,新分配定向委培生15人,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强力保障待遇。农村教师待遇相比城区每年高出3000元左右。从2017年开始,全县按人均3000元的标准用于教师年度绩效奖励。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全面到位。新增周转房、公租房、改造房共计1155套。三是稳步提升素质。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大规模组织教师培训。200多名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分期分批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师大高级研修或外派广东、长沙等中小学名校挂职锻炼。三年共组织赴外省学习4487人次、参加省市研习培训8251人次。组织交流轮岗教师113名、薄弱学校任教引路教师321名。三年投入400万元奖励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及优秀管理团队。
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提升教育质量。近年,该县推出课堂调控、改革质量评价等夯实教育质量基础的新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公益发展学前教育。仅一年,3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治理成为公办园,21所利用国有、集体资产举办的民办园转为公办园,8所优质民办园加入县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转成公办园。公办园由去年的13所增至48所,在园幼儿占比从20.6%升至52.17%。二是特色发展义务教育。以红色体验和生活体验基地为中心,开展“角色体验”、“亲情体验”、“生活体验”、“课程体验”、“文化体验”,体验式德育经验全国推广;体艺教育成果突出,成为全国艺术素质测评试验县,全县13所学校被授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8年承办第39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年共获得国际奖6个、国家级奖13个、省级奖46个。三是内涵发展高中教育。加强局领导和督学责任区干部驻校督查和质量跟踪管理,重视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落实教学视导和质检评析,依托县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开展校际研讨,加强学科建设。高中毛入学率92.80%。高考上线率保持连续五年增长,增幅全市第一;学考合格率增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