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五个到位” 抓实学生劳动教育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衡南县“五个到位” 抓实学生劳动教育
近年来,衡南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取得较好成效,2022年被评选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省级试点县。
看高看重,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布局谋划劳动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提升劳动育人实效。2020年衡南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全力以赴推动衡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劳动教育列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启动实施衡南县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因地制宜,场地配置到位。全县初高中以及300人以上规模的小学,均按上级要求建好2间以上学校劳动教室,配齐相应设备设施,已建成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26个。结合地域元素、行业元素、科技元素等,将衡阳森本生态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宝盖的银杏公园、绿野芙蓉山庄,洪山的蓝莓庄园、近尾洲的“国字号”湿地公园、泉湖的田园休闲农庄坊等纳入衡南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新平台。
强化统筹,师资队伍到位。近5年,引进中小学劳技课专业教师218名。加强劳教课教师培养,分期分批对全县劳动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利用“网络校联体”有效搭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案例的研讨交流、观摩学习,提高劳动技术教师教学水平。深化“家校共育”,开设家长课堂,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农技员、农村“种养能手”和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担任兼职劳技教师到学校上劳动教育课,充实劳动教育“师资”。
加大投入,经费保障到位。通过“财政补、学校挤、社会捐”的途径筹措劳动教育经费。2022年,县财政安排1200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各中小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挤出200多万元(20元/生/年),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构建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同时大力引进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采取划片包干、就近就便、按需选择的原则,组织中小学生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动研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抓常抓长,劳动教育到位。一是班级劳动制度化。校园清洁、班级教室卫生原则上组织学生完成,做到“每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除”,并形成制度,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为。根据学校实际开辟校内“责任田、林场、养殖场、劳动实践基地”等,吸引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每周一课时的劳动与技术课或社团活动,积极开展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厨艺烹饪、内务整理等各类劳动实践展示、竞技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二是家务劳动常态化。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三是校外劳动规范化。充分利用各类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每学期组织1至2次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田间地头、社区工厂,开展学工学农、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培养学生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