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多措并举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湖南多措并举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近年来,湖南省坚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通过行政推动、试点先行、教研支撑、典型引领、综合治理等方式,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逐渐形成。
统筹规划,精准发力。制定《湖南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工作目标,部署六大重点任务、三项实施步骤和五条保障措施。各市州、县市区相继出台本地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经费保障,成立专家团队,统筹各方资源,有力保障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顺利实施。2021-2022年,省教育厅安排试点专项资金1000万元,设置幼小衔接国培、省培项目31个,培训教师3370人。
试点推进,重点着力。在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国家级实验区、试点园,以及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区、试点园的基础上,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建设工作。遴选长沙市岳麓区等 14个区县为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长沙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等156所幼儿园为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园,芙蓉区育英二小等170所小学为幼小科学衔接试点校,做到每个市州至少有1个实验区,每个区县至少有1对试点园、校,确保每个区县都播撒一颗先试先行的种子。除此以外,长沙、株洲、郴州、常德还设立市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园、校,统筹推动区县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通过多点开花、层层试点,以点带面、整体推动,为全面推行幼小科学衔接打下了良好基础。
培育典型,激发活力。坚持试点探索与经验总结同步推进,及时发现、培育、推介各地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样本。在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期间,省教育厅组织遴选24个幼小科学衔接典型案例,通过湘微教育分4期宣介,据统计,总访问量近20万人。同时,在湖南教育政务网开辟“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专栏,对幼小科学衔接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全省评选8个优秀实验区、62所优秀试点园、51所优秀试点校进行表彰。各地也开展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系列报道等形式多样的典型宣传活动。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各园各校不断探索创新,边思边改,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教育理念大变革、教育环境大改观、教育行为大转变、教育效果大提升,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湖南、《湖南教育》、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新闻网等媒体相继报道湖南试点工作典型经验。
教研联动,科学助力。全省14个实验区、156所试点园和170所试点校包含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优质和薄弱不同类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加强教研跟进指导,对这一批“先锋队”强化锤炼,逐步建立试点园(校)深度合作机制。一是搭平台促交流。通过建立全省试点工作群、举办幼小衔接研修班和交流活动、志愿者团队公益论坛、圆桌沙龙教研等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试点单位双向交流,特别是小学的主动衔接。二是钻教研共实践。建立省、市、县、幼儿园(小学)四级联动的教研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教研,共同探讨幼小科学衔接策略,共同参与教育实践。长株潭教研协作体围绕“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分“全面准备”“科学准备”“合力准备”三个篇章开展联合教研。三是强视导同提升。省教科院牵头成立幼小衔接工作视导组,组织对省直和在长高校试点园进行教研视导,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活动,访园长、教师、幼儿、家长,总结与反馈”等形式,检视工作,提出建议,引导改进,整体提升省直和高校幼儿园一线教师能力。
综合治理,确保效力。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引导树立科学的保教理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一是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开展两次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整治小学化的教育环境,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入学准备教育自然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有机渗透于三年保教全过程,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二是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今年共查处利用幼小衔接、思维训练、早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60家,查处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机构611家,下达整改通知书592份,开出罚单15560元,关停取缔98家培训机构,公布黑名单机构211家,拆除相关违规广告555块。三是努力实现家园校协同育人。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压力和焦虑,促进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