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两会教育话题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全国两会期间,湖南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密切关注两会动态,了解两会教育政策动向,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共话教育发展美好蓝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注入了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一是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我相信将来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二是加快教育资源均等化步伐,让进城的农村孩子有学位,让教室的学生不拥挤,让城乡的学校多“牵手”,老师们多走动。三是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总之,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相信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湖南教育一定能够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十四五”期间,岳阳将统筹实施教师人事管理三大改革:进行编制改革,实行县管校聘,教师按需分配流动;校长“去行政化”推行职级制,走向专业化;改革职称评定,中初级职称学校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学校推荐有份量。下一步,我市将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内生动力。
株洲市攸县政协副主席、县教育局局长胡建雄:今年,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抢抓“建党百年”“国家教育改革”“教育优先发展”三大重大机遇,助力打造“湘赣边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样板区”;着力破除“教育保障机制”“教育供需”“教育评价”三大障碍,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努力实现“教育体系”“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三大跨越,促进全县教育质量再突破、再提升。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丁丹:今年两会聚焦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作为80后,我见证了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容到质量提升。我坚信,“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必将取得跨越式发展。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书记、副教授黎益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学校是劳动教育主阵地,我们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合理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让学生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实践过程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与光荣,用双手成就美好的人生。
中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武明花: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这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抢抓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机遇,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个服务”,巩固特色、强化优势、敢于突破,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能,为实现中国梦增强支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浩平:作为从事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教师,我十分关注职业教育如何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互联网+养老”“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智慧社区等新业态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加强技术转化应用,不断提升养老业务、社区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为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贡献职教力量。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恳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为我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力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辅导员范艳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作为辅导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搭建好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平台,畅通好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渠道,与全体老师一道,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心理的护航员,成长的陪伴人。
株洲市南方中学政治教师王阳:“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总理的这些话语,接地气、暖人心。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更是倍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学生胡丽娜:5G时代,在线教育备受关注。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我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新时代在线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