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师生对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反响热烈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月球表面采样后顺利返回地球,带回的月壤将在湖南韶山进行异地灾备。湖南高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密切关注,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共青团长沙市委副书记、中南大学团委副书记、商学院博士生导师曹裕教授:将月壤放到湖南韶山是湖南人民的荣耀,也是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作为高校老师,我们要胸怀革命先辈的光荣与梦想,把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做好,做实,做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探月工程项目参与人周炎涛: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从未停止,湖南大学亦有着强烈的“飞天”梦想,在“逐梦航天”的征程中从来不曾缺席。从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关键材料,到神舟系列飞船设计,从“四轮三轴”月球车研制,到“太空养蚕计划”科学实验……湖南大学一直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努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当前,国家空前重视科技创新,在许多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感振奋,深觉责任重大。我将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永攀科技高峰,为“三高四新”战略贡献力量。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李朝奎教授:作为一所坐落在伟人故里的高校,我们将认真践行高校“四为”服务要求,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打破技术封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覃佐东博士: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的又一次巨大进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倍感振奋、备受激励,我将自觉向航天人看齐,矢志奋斗、实干担当、坚持创新,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18级哲学1班学生李辰笙: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韶山进行异地灾备,在努力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愿望的同时,更让我们这些身在主席家乡学习深造的湘大人深感自豪,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困难,砥砺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施展青春才华。
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会员、核科学技术学院19级核工程与核技术卓越工程师1班学生陈家兴:月球背面样本的成功采集,正如两弹一星的诞生,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是无数科学家心血的结晶,亦是中国日益强大的象征。从两弹一星的研发到月球样本的采集,我看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源源动力,也激励着新时代青年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一起,为祖国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