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在线联播

株洲市推行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 全面破解“三点半”难题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11-13 10:43 【字体: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办公室编             2019年11月12日


    2019年以来,株洲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在城区选择了4所公办学校试点校内课后服务,积极探索化解“三点半”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今年8月,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课后服务时间、内容及收费标准等,在全市推开校内课后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城区、县城义务教育阶段的146所公办学校、10123名教职工、115350名学生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分别占城区和县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72.5%、78.5%和63.5%,既解决了“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还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净化了教育生态,倒逼校外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1+X”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学校发挥主体作用,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结合实际精心设计“1+X”课后服务项目,“1”为作业辅导,“X”为音体美文体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课后服务,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如新马小学成立了美术、跆拳道、足球等11个精品社团,聚焦提升学生的健康体质、艺术素养和文化品格;建宁实验小学引进了击剑、古筝、科学探索等多个课程资源;九方小学引进了机器人、编程和3D打印等热门课程。

融入校本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过程中,各学校根据自身地域资源、传统优势和师资力量因地制宜开设校本课程,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课程模块。如靠近湘江的湘江小学,打造了“水文化”舞龙课程;栗树小学依托芦淞市场群,开设了“生活工艺”课程;还有的学校开设了戏剧课程、武术课程等等。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及实施,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公益非盈利,体现教师的奉献与情怀。按照公益性非营利原则,明确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课时,每天不超过10元,并对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免费。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教师劳务报酬和各类设施耗材。在课后服务供给来源上,大多配备的校内师资力量,虽然工作报酬微薄、打破了原有的作息时间,但各学校教师全心参与,助力“公益惠民”。同时,各学校还积极探索聘请退休教师、与校外力量合作等方法充实课后服务队伍,努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弹性离校,提供人性化服务。学校根据家长的特殊情况,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弹性延时服务。学生弹性离校,老师弹性值班。如红旗路小学根据家长申请,统筹安排延时放学时间段;立人小学的相关教师轮流排班,负责延时放学,学生统一安排在固定教室进行自主阅读、做作业等。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株洲市推行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 全面破解“三点半”难题

1051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