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 大力推动省属高校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
【湖南教育快讯】
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湖南教育强省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湖南省教育厅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选派出国留学人员,至2012年湖南省已通过地方合作项目共选派留学人员423人。20lO年-2012年选派的140人中,出国做访问学者的122人,占录取总数的87%;从事博士后研究的16人,占录取总数的11.4%;高级研究学者2人。留学国别分布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派往美、加、英、澳的留学人员占总数的82%。选派学科以理工农医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录取人员主要为省属院校的教学科研骨干,2012年录取人员具有博士学历的约占86.7%,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约占66.7%。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已成为湖南省属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合作科研的一条稳定渠道,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立足地方,加强领导,服务地方发展大局。省教育厅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高度重视,每年及时安排配套经费。为进一步提高地方合作项目的选派效益,立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方合作项目加强本省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省教育厅专门印发文件,明确了省属高校选派教师出国学习的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将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以及部分与本省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重点发展产业和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作为地方合作项目的重点选派专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重点专业候选人。2010年,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录取比例为52%,2011年上升至59.5%,2012年达到84%。
二是深入学校广泛宣传,加强申报指导,申报人数逐年攀升。每年年初,省教育厅都及时将项目背景、实施方案向各高校通报,并在申报工作启动时,分别召集各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负责人、经办人召开专题会议,从多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具体介绍,并针对申请中的操作性环节,对各校经办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要求他们加强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政策的研究,提高申报材料的准确度。同时,还深入到各地方高校以讲座、座谈、答疑等多种形式与申报教师们面对面交流。申报材料准确度得到大幅提升,地方合作项目申报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省属高校教师申报地方合作项目的人数大幅提高,增至231人,达到历年之最。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申报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
三是加强选、派、管、回四环节的管理工作,选派效益日益凸显。目前,各省属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利用地方合作项目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在选派出国留学人员时,不少高校根据我省地方合作项目相关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整体规划,确定重点资助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已派出国留学人员,由各单位负担其参加出国英语培训学费,出国期间享受所有工资福利待遇和在职岗位津贴,学成回校后优先推荐为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在对留学人员的管理上,有的高校定期对地方合作项目出国人员在国外的学习和科研进行效果跟踪评价,要求回校后撰写留学总结,至少安排一场面向教学科研团队及学生的专题讲座,以确保出国留学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并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近年来,我省地方合作项目公派出国留学回国人员成绩显著,大多留学人员回国后在各自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重要生力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积极参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带动了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还引进了新的研究领域,在加强高校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中,带动本校教学与科研改革创新,推动高校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人员选拔、外语培训等活动,活跃了各高校的学习氛围,形成了良好的外部效益,带动了整个学校学术氛围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