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在线联播

突出团结主题 促进成长成才――长沙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成效显著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4-06-09 00:00 【字体:

最近,国内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南日报、湖南卫视)聚焦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阿迪力•买买提吐热(维吾尔族)、蒋金亚(汉族)、蒋春阳(汉族)用团结和友谊打造切糕传奇的故事。三名维汉学子携手励志创业的事迹绝非偶然,凝聚了多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心血。长沙理工大学共有本科学生2.4万人,少数民族学生2151人;其中维吾尔族93人、回族162人、蒙古族115人、藏族35人。长期以来,该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突出民族团结主题,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新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了三个结合、开展了四项教育。

坚持三个结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实际效果

一是坚持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性。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把解决民族学生实际困难作为思想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抓紧抓实,重点在学习、经济、生活等方面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以此建立思想教育的互信基础。如通过“1+1”朋辈帮扶解决他们适应问题。少数民族学生从入校第一天便有一名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与之结对子,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指导;学校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学籍、学分管理办法,并安排任课老师一对一指导的课业帮扶制度,解决他们学习困难问题;另外,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学费缓交、困难补助、寒暑假返乡补助等措施,并且设立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奖(助)学金”、“西藏学生助学金”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学生食堂清真餐厅的开设则解决他们的生活饮食问题。

二是坚持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突出工作针对性。学校将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法制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思政课、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同时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教育。如以建党九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为契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汶川地震等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中,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向灾区捐款、捐物,加深民族感情;在西藏、新疆发生多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学校通过座谈会、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提高他们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与看问题的深刻性,澄清错误认识,用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团结的主流意识引领学生思想。   

三是坚持从严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体现工作亲近性。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上,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同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民俗习惯,在民族文化体验中拉近距离、培养情感、增强互信。学校领导每年都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欢度古尔邦节、藏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学校的温暖;每年的“少数民族风情节”,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风俗习惯,表达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了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在毕业典礼上,许多藏族学生自愿为领导、老师献上哈达,表达情感、祝福母校。

开展四项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成才

一是开展思想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通过“两课”、“形势政策课”等主渠道,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观湖南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年开展“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引导全校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氛围;另外,学校站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青年先进分子的战略高度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便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选取先进分子,全面打造、重点培养。目前本科生中发展和培养了262名少数民族党员,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2.2%。

二是开展励志教育,坚定少数民族学生自立自强信心。多年来,学校搭建了励志教育专题网站、微博、微信群,营造不断进取的激励氛围;建立了十个义工基地,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践行励志精神;利用“励志成才―理工学子大讲堂”组织学校年度励志人物――全国励志成才典型樊佳文、中国自强之星凌童为少数民族学生召开专场励志成才报告会,用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立自强、志存高远。05级维吾尔族学生玉米提•帕日哈提与汉族学生一起组建乐队,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在湖南卫视2010年快乐男声比赛中获得全国十强,学校以此为励志榜样开展大力宣传,鼓励各民族学生青春励志共奋进,民族团结齐发展。

三是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求学常常因语言、人际交往、生活习俗、文化认同、宗教信仰、思维形式等方面的不适应产生自卑感或自我封闭的心理,不利于民族和谐。学校针对少数民族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讲座,帮助他们保持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主动克服心理不适应,消除疏离感;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隔阂,帮助他们与汉族学生交朋友。另外,学校通过心理普查和定期心理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单独为他们建立心理发展档案,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动态;对有适应困难的同学,开展一对一的成长辅导帮助他们走出成长困惑。

四是开展就业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就业教育指导中,学校向少数民族学生提出了“建设美丽家乡”的就业口号,并邀请新疆、西藏、青海、贵州、内蒙等地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同时,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服务,从指导他们明确自身定位,量身定制就业方向和求职目标,到制作简历,推荐单位,支持不低于500元的交通补贴,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帮扶;同时,学校建立了5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园,为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全程规划和政策支持。近三年来我校新疆、西藏、青海三地少数民族毕业生学生就业率为90.46%,回乡就业占99.11%。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突出团结主题 促进成长成才――长沙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成效显著

99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