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取得显著成效
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成立以来,先后与中软国际、Oracle、青软实训、苏软培训等全球外包领袖企业、国家级软件园和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办学,通过“三创三推”,实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
一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推行多元化多样化人才培养。学院推行的校企合作不仅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在共建学院、共建专业、共建队伍、共建平台和共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因而是一种深度合作模式。这种创新模式有效地将学校的学科、专业、智力、教学资源优势与企业的技术、项目、岗位、就业渠道优势互补共享,校企共同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工程素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专业教育紧紧围绕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展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教学各环节,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过程共管机制,创建“三结合”的三段式学程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行校企结合,资源共享;第三年,学生在张家界工业园校内实训基地依据专业方向实行学训结合,分流培养;第四年,学生在合作企业按就业去向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学院先后与中软国际开办了对日软件外包定制班、移动互联软件工程订单班,与青软实训开办了嵌入式软件工程定向班、与苏软培训开办了商务软件工程定向班,与Oracle实施了专业共建等。这种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上为多元化多样化人才培养和高端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以校企深度合作推动专业综合改革。第一,在校企深度合作办学背景下,围绕着体现学院人、财、物权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日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适应校企合作办学需要的现代学院制度,确立了学院人才培养的体制是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学院的基本管理体制是学校领导下的具有充分办学自主权的二级学院。第二,在教学管理方面,将层级式管理、扁平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实行以专业能力测评为核心的质量监控模式,做到了堂堂有考核、周周有通报、月月有测评,质量有保证。第三,创新用人机制,树立新型人才观。引进人才不仅仅看学历和职称,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大型项目经验和双师素质成为必备条件,企业技术专家进大学课堂,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技术总监兼任学院的院长助理,参与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学校教授下企业,毕业设计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完成,并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校企双方教师统一纳入学院目标绩效考核范畴。第四,学院实行经费包干制,学校将软件工程专业所有学费全部投入到人才培养和专业内涵建设上,四年累计投入达到3800万元,合作企业捐赠实训系统价值380万元,张家界市政府投入学院的工业园实训基地(园中院)配套经费达1000万元,形成了“政、校、企”协同育人的环境;校内实践基地面积达2600m2,生均设备达到1.16万元,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均配置了一台(云计算)专属实验机,学习与实验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场地限制;校外基地全部为国家级基地,且中软国际校外基地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专业教学条件达到同类学校一流水准。
三是创新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推进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创新地引入云计算理念和校企共建模式,打造了一个以云资源为驱动、以云平台为支撑、以云服务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云教学体系,其标准形态是“云+端”,即将师生的终端App教学应用介面与云平台的公共教学服务功能完美融合,为师生提供实时便捷高效的学习支持和教学服务。第一,打造先进的云计算基础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千兆校园网、超前的无线教学网络和强大的云计算中心(24台高性能云计算服务器、160TB高速存储),搭建了能够支持1500个学生专属实验机同时上线运行的网络环境,性能超过了5间500m2的大型实验室,教学基础服务设施的瞬间扩容,大大节省了设备、场地和人员成本,如利用5G技术在教室里布设的5GWiFi网络教室解决了学生密集区高带宽高传输速率的难题,为“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二,通过校企合作研发并部署的智能移动学习系统(省教育信息化专项)、云教学应用系统(R1专业实训平台、专业课程云实验系统、ACM训练平台)和云资源池(电子教材、教学视频、PPT课件、教学案例库、实验项目库、ACM题库、GUI素材库、学生创新作品等),将师生、教学资源和教学各个环节实时在线,上线(Online)不仅能为教学提供实时便捷的公共服务,还为实时互动教学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支持。其云教学平台是通过云服务实现端对端的互动教学,这也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通过开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和O2O教学,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互动交流与反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记录与反馈,及时优化教学方案,学生第一时间体验,再给出反馈……这一过程不断往复,教与学不断迭代,以问题为驱动的研讨式教学方式和极致的学习体验成为了学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三,通过校企共同研发教学App工具、知识查询搜索引擎等,将上线的个体(教师或学生)作为云平台的一个个节点,再将节点与节点进行联接、延展、交融,完成教学过程的互动与教学数据的分享,最后将节点聚合到平台上,使得节点之间数据流动越来越频繁、数据分享的程度越来越宽广,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为学而教、学以致用。第四,将教学云与企业云“联网”,彻底打破了专业与产业的界限,打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边界,打破了学校师生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壁垒,用云共享的方式创造全新的教学增值服务。第五,云教育的精髓在于为教学提供实时公共信息服务。所有师生、所有教学资源、任何场地、任何时间、永远在线,实时互动,资源共享。其核心,连续、便捷、高效的云教学环境,增强了快乐学习体验,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具备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也使得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成为可能。
吉首大学校企深度合作实践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效。首届(2010级)毕业生软件工程师认证率达到了100%,国家软考有9人名列全省前十名,有7大项共23人次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大奖,其中,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力克清华、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强队获总成绩第一名;在96名毕业生中,除三人考研被北京大学等985高校录取外,其余93人全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并已经在就业岗位顶岗实践,就业率达到100%,平均年薪达到了5.5万元,实现了高素质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特别是通过对学生能力测试,学院荣获了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最佳实践新锐奖,学院因此被选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重点联系的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国火炬人才服务联盟及国家级软件园协会唯一的高校盟员;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教育部软建办专文通报了该校的云教学经验,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专题推介了学院微创新教育成果,有十余家全国性网络媒体转载了该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成就,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以“湖南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题,对学院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进行了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