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以“麓山论坛”引领研究生校园文化
2013年11月30日,历时一个多月的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麓山论坛”落下帷幕,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再一次完美收官。“麓山论坛”作为该校在校研究生自主策划、创办的品牌学术文化活动,自2001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学校“勤勉严谨、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以“激扬学术,推崇创业”为主题,以“活跃学术氛围、推进创新教育、鼓励自主创业”为宗旨,在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营造浓厚学术文化氛围,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兄弟高校间研究生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科研服务需求,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心打造了百家争鸣的“名家论坛”、独具特色的“创业论坛”、展露峥嵘的“博硕论坛”、异彩纷呈的“学院论坛”四个特色鲜明的子论坛,共同组成了宽广的学术年会丰富谱系。在论坛嘉宾的选择上,根据分论坛特色,坚持专业广泛覆盖,学科多元交融的原则,广邀学界翘楚、业界精英来校讲座。其中“名家论坛”主讲学术前沿课题,邀请了周光召、石钟慈、夏家辉、杨玉良、俞汝勤、姚守拙、刘筠、周宏灏、夏家辉、刘友梅、王岩国、丘成桐等院士和哈罗德•克罗托、陈书明、周世光、周晓琳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授业解惑;“创业论坛”主讲创业理念和奋斗历程,延揽了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全国人大代表、通程集团控股董事长周兆达,著名主持人汪涵、张丹丹、李兵,著名作家王跃文、阎真、唐浩明等知名人士开坛设讲;“博硕论坛”主讲优秀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问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和硕士们齐聚一堂,交流学习心得,探索学术前沿;“学院论坛”立足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学术讲座数百场,受益学子数万人。通过聆听知名学者、行业精英的精彩讲座,与其他高校的优秀学子们互动交流,学子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将科研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的意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是发挥品牌效应,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十三年来,该校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麓山论坛的学术品牌,2006年,麓山论坛由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专利商标,此举为国内高校首创;2009年,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专门为其题写“激扬学术,推崇创业”;2011年,论坛获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如今论坛已成为湖南师范大学闻名全省的一项标志性学术项目。此外,论坛还以学术年会主论坛为核心、博硕论坛和学院论坛为两翼,成功带动了学院分论坛的举办,如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书山论坛”、外国语学院的“学学半”论坛、公共管理学院的“飓风论坛”,在广大师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掀起了一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潮,营造了一个倡导创新、崇尚创新的学术氛围。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研究生也纷纷慕名而来,积极参加学术论坛。论坛面向全球征集优秀学术论文,通过初评、复评和专家匿名评审确定入选文章并编纂出版,进一步加强了学科、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麓山论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探讨学科前沿问题、拓宽学术视野、交流思想的重要文化思想阵地和湖南省内最受人瞩目的高校品牌学术盛典之一。
三是凝聚学子智慧,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该校着力将麓山论坛打造成一个以培养研究生服务能力为中心的实践平台,一方面,论坛大力吸纳校院两级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骨干,并在论坛闭幕后评选“麓山论坛优秀组织奖”,鼓励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主动参与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使研究生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论坛从嘉宾邀请、主题确定、到论文征集、讲座安排、新闻宣传,全部由研究生自主策划和筹办,致力打造一个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学术论坛。这种“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组织模式,不但使论坛的内容和举办形式更加尊重、贴近当代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为广大在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践机会,弥补了研究生群体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的不足,使高校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参与对象、内涵和意义更加丰富多样,激发了研究生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和动力,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十三年来,麓山论坛以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卓越的品牌影响力,广泛的学生参与度和丰富多样的举办形式,为广大研究生学子成功搭建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思想交流的学术文化风暴,打造了一场又一场学术文化交流盛宴。历届麓山论坛在宣扬学术成就、弘扬优秀文化、追求创新理念、营造奋进氛围中发展,确保年年有精彩,届届有突破。它的成功举办,为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做出了有益尝试,对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