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推出“虚拟创业学院”倾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南大学以“虚拟创业学院”为平台,整合校内及全国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全国实行开放式办学,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一、打造优质创业慕课课程,提高创业教育覆盖面。以“全微时代,用微课方式”开展创新创业在线教育,大力建设创业慕课课程,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在线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一是提供优质课程。以教育部统编教材《创业基础》为蓝本,历时一年邀请到所有参编教材的国内创业教育知名教授,拍摄了由全国六位优秀创新创业教授联袂主讲的慕课学分课程《创业基础》微课程,获全国微课程一等奖。二是汇聚专业团队。成立了一支由25名优秀教师组成的虚拟教研室,主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和联合国劳工组织颁发的创业教育(KAB)证书;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企业高管人员组成虚拟创业导师团队,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学服务。三是普惠全体学生。2015年春,学校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1000个《创业基础》选修名额并纳入学分管理,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创新创业实践。
二、创新教学考核方式,提升创业教育实效性。为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一是创新教学方式。建设在线学习云平台,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虚拟在线导师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指导;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服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改革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分段、通关、积分的考核方式,层层推进,稳扎稳打;课程考核以创意形成、展示真实或虚拟创业过程为主,辅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引导、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知识学以致用,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教学反馈。通过数据库生成大数据,掌握学生总体与个体学习需求和规律,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满足学生建构性学习需求,及时调整资源结构,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实验式教学,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质量。
三、总结创业教育经验成效,推广优质资源共享。在总结国内外高校开展在线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学校O2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逐步向其他高校推广。一是线上学习效果显著。自2014年秋季学期创业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真实上线学习率超过91%,对微课程的评论超过9000多条,课程视频学习已超过15万人次。从2014年秋课后调研来看, 88%以上的同学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正在创业和正准备创业的学生人数比率为28%。二是线下活动精彩纷呈。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与孵化平台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2015年,湖南大学校园内近千名大学生在线下组成了127个创业小组开展创业实践。学院对具有良好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扶持,协助创业小组从创意到创业的转化,涌现了“私人定制母校纪念戒指”、“公益助力英语六级”等优秀创业项目。三是教育模式逐步推广。目前,湘潭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已有意向引入虚拟创业学院面向两校本科生开课。下一步,学校将建设百万人在线学习规模的慕课平台,打造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创新创业在线教育品牌,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复制到更多高校,为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