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以后勤“大部制”改革促进服务增效
近年来,中南大学实施后勤“大部制”改革,不断优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有力促进学校改革发展。
精简机构,构建大后勤格局。将原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合并组建成后勤保障部,保留后勤党委,设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计划监控办公室、修缮工程管理办公室,履行后勤管理职能。后勤保障部各二级机构以同类合并、归口管理,保障性与经营性服务适当分离为原则,设立饮食服务、能源管理、物业管理和校园管理等4个保障性服务实体中心,生活服务、修建服务等2个经营性服务实体中心。经调整,后勤部门正副处级机构减少3个,中心从8个减到6个,后勤各中心及下属机构压缩28个;大幅精简人员,管理人员和员工总数均不同程度减少,并实行各中心之间扁平管理,有效地提高决策和协调效率。通过整合,后勤保障运作更有效率,管理与服务权责明晰,运行机制更通畅,更符合服务保障功能的角色定位。
分类评价,激发员工积极性。一是实行全员聘任轮岗交流。强化人员轮岗交流,要求任职8年以上的科级干部及中心部门负责人、2年以上的中心办公室主任、与人财物相关的关键岗位2年以上人员等轮岗交流。通过竞聘,所有员工全部实现重新上岗,为每位员工提供一个机会、一个舞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盘活人才队伍资源,为后勤培养大批“多面手”,后勤员工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二是试行无固定期限用工。启动非事业编制人员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点。在后勤自主招聘的80名人事代理制员工中,经过层层筛选与42名非事业编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改善后勤保障部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管理和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吸引、培养和稳定一批青年人才。三是实行不同职权分类考核。对接学校年度考核要求,按管理、服务、经营职能不同,对6个中心分别设置不同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4个保障服务中心以保障能力、服务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2个服务经营中心以经济效益和对学校财力贡献大小为主要考核指标。给予各中心一定自主权,各中心根据学校标准,结合各自实际,遵循“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按工作量、工作任务和贡献大小等,制定中心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和薪酬发放具体实施细则,有力激发员工积极性。
创新模式,构建中南绿色校园。一是加强软硬件建设。及时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预算及财务管理、采购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考核管理、急修抢修管理等30个制度,完成服务管理流程再造工作;与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联合开展后勤信息化建设,建成后勤网、后勤零修服务平台、食堂物流系统等,搭建“一个平台,多个系统”的后勤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后勤”系统。二是试行后勤服务外包。对校内部分餐饮、超市等试行外包,制订学科楼物业管理、校园超市等服务外包方案,并逐步推进,有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三是积极营造“吃住在中南”氛围。克服物价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采取“农校对接”、食品原材料集中招标采购、调整饮食服务业态布局,建设阳光厨房,实行跨校区餐饮配送,启用食堂物流管理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确保饮食服务质量与价格稳定。完成所有学生宿舍空调线路改造工程,共安装空调9073台,实现电开水器进楼层和楼栋热水进寝室,学生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加强能效管理,水电费总支出进一步降低,使用水量连续4年保持下降。物业管理服务情满校园,生活服务亮点纷呈,积极为师生营造优雅美丽校园,精细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得到师生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