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用“三心”精准助力贫困学生入学
中南大学非常重视做好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及学习帮扶工作,通过贴心、用心、细心精准帮扶,不仅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报道入学,而且全力让他们入好学。
贴心构建帮扶助学机制。一是第一时间将助学政策送到贫困家庭学生身边。深入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第一时间在师生中组织学习座谈会、制作主题海报、举办主题学生班会、开展招生办网站和微博微信宣传等方式学习资助文件;在各地招生宣传工作中专门突出绿色通道和贫困生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及时解决贫困新生的疑惑。二是建立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成立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对接上级政策出台国家助学金评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校级奖励金管理、勤工助学管理等制度,稳步实施“奖、贷、勤、助、补、减、免”等六项助学措施。三是实行提前介入机制。每学期开学前召开专门会议部署“绿色通道”和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校招生办、学工部门和二级学院联动,根据银行卡学费扣除状况和迎新系统绿色通道申请信息,结合调阅录取档案、电话访谈等形式,提前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向他们发送绿色通道办理指南和电信诈骗防范提醒短信。对家庭或本人遭受意外的学生,主动联系,提前安排,及时解决后顾之忧。四是畅通入学绿色通道。对所有入学未缴清学费的学生可直接报道注册,孤残学生、烈士子女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任何经济来源学生可直接申请学费减免。2016年学校“绿色通道”共接待1617人次本科新生,其中1117名学生进行了生源地贷款确认手续,金额共计781.9万元;13人学费减免,减免金额7.23万元。
用心建好学生助学资金“池”。一是积极争取面向新生的奖助金。积极发挥校友和学科优势,每年均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贫困新生。从2012年9月起,学校联合长沙校友会,每年捐资30万元设立“校友绿色通道助学金”,每年支助资助17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截止2016年,五年总计资助850名,金额150万元。2016年同时争取长沙银行在校设立“快乐益家”助学金,提供15万元帮助贫困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安心入学, 共资助15名贫困特困新生。此外,学校还在迎新期间为贫困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包括价值5.5万元大一、大二期间免费教材或教材打折卡,300张电信上网卡,400张移动、联通电话卡,价值约10万余元的大一爱心书籍10000余册等。二是持续增加校级奖助金来源。积极加强与有色、交通、医学等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其在校设立面向贫困和优秀学生的校级奖励金,目前全校校级奖励金达42项,每年奖励资助金额980余万元,共有900余名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共计400余万元的奖励资助。三是设立和谐中南基金。通过师生自愿捐赠等方式,2009年开始,学校设立了和谐中南基金,该基金全部用于资助经社会或医疗保险等救助后仍然困难的师生,目前共救助30余名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金额达127万元。
细心给予全方位全时段帮扶。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学校非常重视贫困学生他们在校学习各方面情况,除从入学开始为贫困学生他们提供助学金外,还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特困补助、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及“一站式”就业帮扶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方位、全时段帮扶。每年入学现场,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贫困生进行交流,并组织填写心理问卷,为贫困新生建立专门档案,在四年内对其生活和学习进行跟踪调查。对办理了生源地贷款的同学及时进行登记确认,并通过发放宣传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真向学生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所需材料及办理流程,及时办理相关助学贷款。每学期开学初对学工部门对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重大变故,身患身心疾病等高年级学生进行摸底统计,并及时给予重点关心帮扶;2016年洪涝灾害中部分学生受灾,学校开学前后对340余名学生给予了关怀和帮助。同时,每学期在校各机关职能部门、学院系所学工部门和科研项目组、后勤服务场所、有关校外企业等常设助学岗位3000多个,每年发放勤工助学工资600余万元。还帮助贫困学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贫困学生专场招聘会,实行“一帮一”制度,免费提供简历、礼仪、面试等个性化训练,每年举办2-3场贫困生专场招聘会,每年投入10万元专款组织贫困生赴外地应聘,对贫困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