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炎陵县:教育督导,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7-05-19 00:00 【字体:

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教育督导不仅是一种教育管理行为,而且具有代表政府行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运转机制,对教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教育督导制度不仅能有力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全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优秀师资单向上位流动,拉大了城乡学校发展的差距。而通过教育督导,缩小了这种差距,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 以加大教育投入为渠道,促进农村教育资源优化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规模小、起点低,资金缺口大、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距。而教育督导的实施保证和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从硬件上缩小城乡中小学校的办学差距。对薄弱学校在经费、项目建设上予以倾斜,把教育资金优先投入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上。切实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防止了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扩大,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真正的合格学校。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区分城镇和乡村学校的不同情况,明确重点、分层推进,使所有中小学校在教室和其它功能室的配套设备等方面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为学校均衡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资条件。   

沔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在本世纪初,还是我县最薄弱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简陋。我们抓住炎陵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机遇,通过“两项督导”、“五评合一”等机制,2011、2012年分别完成了沔渡镇中心小学和沔渡镇中学创建省合格学校的目标,2011年完成了沔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公立幼儿园的目标,从而完善了办学体系,实现了山区学校跨越式发展。合格学校建设完成以后,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学校正朝着标准化学校目标迈进。2013年中央薄改专项资金投入30余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装备了理化生三个标准实验室。同年完成了中学二期教师周转房和中心小学周转房、学生食堂前雨棚、中小学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路灯等建设项目。2014年上期财政投入资金完成了校园绿化、美化和校门大道绿化工程,新建了教职工车棚,解决了师生停车难的问题。2014年暑假,财政投入60余万元,完成了中学塑胶运动场建设。2014年下期开学前夕,政府投入3万余元为中、小学寝室安装纱窗和电风扇,为学生营造了较为舒适的就寝环境。2014年下期,筹资新建了教职工车棚,解决了师生停车难的问题。2015年又筹资3万余元为中、小学寝室改造线路,安装纱窗和电风扇,为学生营造了较为舒适的就寝环境。2016年,中学部投资30多万元,对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建成了水冲式厕所。争取专项资金3.4万元,将镇自来水引入学校水塔,与原学校深水井供水系统合二为一,从而保障了学校饮用水的供给。与此同时,学校还逐年对学校的边角坡地进行绿化、美化。如今,校道两旁绿树摇曳,花坛里鲜花绽放,校园坡地绿草如茵,用桂花苗木编织的绿篱更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沔渡镇学校也由全县最薄弱的学校,一跃成为了炎陵县乡镇中最美的学校之一。

二、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确保师资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之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教师了。师资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原本师资数量少、学历低;职称低的中小学,一部分年轻教师纷纷进入城区或离开了教师工作岗位,致使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雪上加霜。剩下的教师基本上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年龄严重老化、知识老化,学科不配套,专业老师严重缺乏。师资一直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影响到了学校教育的正常、持续发展,拉大了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而教育督学的实施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校按照教育督导的要求,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

1、 切实加强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坚持每周的教工例会制度,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办好师德师风宣传栏、每月实行师德宣誓和自我检视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好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按照《教师考核方案》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的主要依据。

2、 加强培训,提升师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采取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3、 搭建教师成长舞台,着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学校推行青年教师成长“1+1”帮扶制度,通过师徒结对、汇报展示、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评选“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等途径,帮助新教师努力实现政治素养、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人文修养的快速提高,实现从新手到熟手再到骨干的蜕变。学校依托学科基地和“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针对“小问题”的校本教研,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等校本教研活动,悉心培养骨干教师队伍。这些举措促进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有县级骨干教师26 人,曾书华老师还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

三、 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1、 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了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我们充分发挥校训、校风及《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影视、图书室、团少活动室等多种形式与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016年学校被评为“株洲市文明学校”。

2、 加强素质教育特色创建,将客家山歌、三节龙分别做成了音乐校本课程和体育校本课程。同时也将这些活动纳入我校少年宫特色项目进行训练,并使之常态化。这些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2014年学校被评为“株洲市客家文化特色学校”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乐教》第一批基地校。2016年学校被评为“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3、 加强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在抓好特色学校创建的同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三五”课改模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全县教师实效课堂达标创优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我校被评为株洲市课改实验优秀基地校,2013年学校被评为株洲市课改样板校,2014年学校被评为株洲市中学课改联盟理事单位。此外,我们以经典诵读为抓手,让学生领悟读书的快乐、感受经典的魅力,积沉文化的底蕴。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密切家校联系,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学校每期组织全体教师下乡进行全员家访,每期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家长会,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认真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和“百家讲坛”讲座,组织师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素养。政教处每月对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认真开展文明之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选活动,对先进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特长培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我们将特长培养与少年宫项目训练有机对接,开展了音乐、美术、书法、手工制作、乒乓球、篮球、少年足球以及客家山歌、三节龙等十余个兴趣小组,强化训练,取得了很好的实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两项特长爱好。

总之,教育督导,对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征程中,它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职能和作用。(炎陵县沔渡镇学校  石玉山)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炎陵县:教育督导,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994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