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强“功能” 助“造血”省教育厅精耕细作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7-02-27 00:00 【字体:

编者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为让全省约80万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省教育厅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出台了系列文件,制定了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8大工程和23条保障措施,通过实施“五个精准”、“五个确保”,大力开展“功能型”“造血型”教育扶贫。在2016年度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专项考核中,省教育厅“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行业扶贫工作获评满分,在全省有行业扶贫任务的38家省直单位中名列前茅。

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责任层层压实

围绕教育功能精准施策。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湘发〔2016〕7号)精神,省教育厅牵头制定了《湖南省教育扶贫规划(2015—2020年)》,率先出台了《湖南省教育厅“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实施方案》。实施了贫困地区学生精准资助、基础教育发展、控辍保学、技能人才教育培训、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升、校校结对帮扶、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8大工程,出台了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稳步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和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等23条扶贫措施。明确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展的扶贫工作目标。

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由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组长,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和成员单位,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规程。强化工作调度,厅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调度、亲自督促。厅党组会、厅扶贫领导小组、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教育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压实脱贫责任,将扶贫任务指标具体分解到各成员单位,责任到人,落实到处室,并对省属高校、市州教育(体)局、县市区教育(体)局、厅直属成员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通过逐级传导压力,压实了脱贫攻坚的责任基石。

狠抓日常管理形成扶贫合力。建立脱贫攻坚工作台账,逐一细化实化脱贫攻坚规划任务、年度实施计划、政策措施,对省领导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交办事项进行了登记,逐条逐件抓好落实,2016年共收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扶贫开发领导批办、交办事项13件,完成13件。其中收集上报省领导《湖南省教育扶贫工作参考》、拟定市县党委和政府教育扶贫工作考核细则、关于反馈《湖南省贫困退出验收细则》意见的函、反馈扶贫工作意见等工作,受到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加大扶贫宣传力度。2016年度我厅在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人民网、湖南教育政务网等媒体发表扶贫稿件100余篇,编发《教育扶贫快讯》16期和《教育扶贫专辑》8期,积极宣传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和扶贫成果,汇编教育扶贫政策资料4本。与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等部门就加强各类教育发展,贫困学生资助、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职业学历培训、市州脱贫考核情况等数据沟通、协调,实现了部门扶贫信息资源互联共享。

精准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因贫辍学

加大控流保学力度。印发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238号),从依法控辍、精准控辍等方面明确措施,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辍学,保障特殊人群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学生就近入学权利。鼓励引导全省职业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办学,积极招收贫困地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和“两后生”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初步统计,2016年全省高、中职院校已分别招收贫困地区学生4万人、8万人。

实现资助学段全覆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出台《湖南省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6〕39号),建立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年提高到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提高到1250元,全省每年有70万寄宿生获益。印发《湖南省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实施方案》(财教〔2016〕66号),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并免除了民族地区部分特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住宿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严格落实国家要求,资助面达在校生的20%。近5年全省平均每年发放各类资助金近30亿元,资助各类学生达240万人次。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016年上半年我厅在吉首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江永县、江华县、鹤城区、洪江市、洪江区等8个沿西部边界县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平江县、新田县、宁远县、双牌县、双峰县、祁东县等6个贫困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目前,已提前下达了这14个省级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省级专项资金,实现了51个贫困县全覆盖,贫困地区孩子累计享受到近51.6亿元的膳食补助。


保证家庭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通过发动佛教界人士参与募集善款、发挥各民主党派力量扩大资助规模、加强横向联系争取兄弟省市友情支持等举措,多方筹措爱心基金。目前已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新增资助对象3000余人。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力度,2016年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额达6.45亿元,合同总数达到8.19万份。


精准投入,确保贫困家庭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经费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省级基础教育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对贫困地区实行“零分担、零配套”政策,省级教育资金分配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中旬,全省已累计安排市县中央和省级教育转移支付(含专项)资金167.12亿元,其中51个贫困县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91.76亿元,占全省的 54%,较51个贫困县学生人数占全省学生人数的比例高约20个百分点。

经费投入向基础教育倾斜。落实中央和省级资金23亿元,加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落实省级资金2.5亿元,创建合格学校;落实省级资金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运行补助与条件改善计划;落实中央资金2.5亿元,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落实中央和省级资金8.69亿元,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落实省级资金0.3亿元,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落实中央资金2.02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中央资金1.5亿元,实施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等教育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此外,在编制“十三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规划时,也对贫困地区优先支持。


精准培养,确保贫困家庭孩子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我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的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由教育部组织评选),并获得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第一名(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评选)。《教育部简报》〔2016〕第36期以《湖南省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题全文刊登了肖国安厅长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会上发言,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地和覆盖面主要在我省贫困地区。

确保师资培养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公费定向培养力度。2016年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学杂费补助标准在原基础上每生提高2000元,省级财政投入增加4800万元。下达贫困县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3920名,占全省招生计划总量的57.32%,高于贫困县人口在全省总人口的占比37.63%;实际完成招生3893人,计划完成率99.31%。 特岗计划以贫困地区为重点。2016年下达贫困县市区设岗县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数4233名,占全省招聘计划总数的66.2%;完成招聘特岗教师3835人,计划完成率90.6%。教师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全省遴选第二批“国培计划”项目县18个,其中贫困县15个,占总数的88.33%。针对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现状,专门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培训项目216个。全年为贫困地区培训教师、校(园)长59691人,占全省总计划数的42.96 %。

实施教师安居乐业工程。持续推进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让教师安居。“十三五”期间,我省支持74个县市区1130所项目学校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30273套,其中2016年建设周转宿舍2845套。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参照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津贴补助标准,将全省51个贫困县均纳入了武陵山片区教育人才津贴实施范围。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全省共有在乡村从教满30年符合发放荣誉证书的教师25万多名,目前发放了第一批荣誉证书8000份。评选了20名2016年度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在庆祝第32个教师节座谈会上进行了表彰,许达哲省长亲自为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精准就业,确保一人就业,全家稳步脱贫

启动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2016年在桑植县试点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面向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50人,学生毕业后回乡镇及以下农村小学任教,其任教岗位和编制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培养经费由县级财政安排。2017年计划面向全省贫困县全面铺开,逐步推行“一人就学(业)、全家脱贫”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2016年我省三类专项共招生6387人,比去年增加1463人,增幅达29.7%。明确继续保留了地方性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并扩大了少数民族过半县考生加分政策范围。2016年高考享受到少数民族加分优惠政策的学生近5.5万人,比上年度增加约0.5万人。落实国家定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截至2016年,全国各高校共录取我省“骨干人才”1898人,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扩大到全省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报考人数超过2000人。

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将贫困学生等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中之重,贫困学生离校前初次就业率与全省持平,约为91.36%。扩大了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范围,普通高校的城乡低保家庭、孤儿、残疾人、在校期间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毕业生给予每人800元补贴,为2016届20744名毕业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1659.52万元,2017届有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同时,完成全省“三支一扶”名额400人。(文:教育厅扶贫办综合)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强“功能” 助“造血”省教育厅精耕细作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994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