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华教育扶贫确保每一位贫困孩子有学上
“在学校资助下,让我有了再读书的机会。”近日,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11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获得5.6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唐凤心里说不出的喜乐。
据悉,该校所有学生都已免除了学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都可享受“雨露计划”每年2000元的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这是江华县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例子。
近三年来,江华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加强最薄弱环节拓展教育扶贫领域为基础,以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根据各级各类教育、各受助群体实际,分类施策,大力开展“功能型”、“造血型”教育扶贫,深入推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为努力实现江华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贫,确保不落下一位贫困生。
2015年秋季开学,该县就在全县贫困对象识别标准和确定的贫困对象的基础上,根据县、乡两级政府的贫困村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等相关信息,以完小以上学校为单位,进行了教育精准扶贫对象的登记和核查工作。各学校对所辖区域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适龄人口的贫困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并分级建档管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奠定基础。
赵小龙是大圩镇心合村灯草组人。去年9月能顺利进入江华一中学习,得益于学校免学费政策。“原来学校不知道家庭情况,初中毕业后因贫困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后来学校通过多方的调查,确定了他为贫困,还免了学费。”赵亿龙坦言。
欧阳小慧,江华一中学学生,大路铺镇花地湾村人,也是通过精准确认的。通过多此进村入户调查后,她因母亲患有乳腺癌,导致家庭非常困难,也影响了她的学业。该县教育局得知情况后,将她纳入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中。今年9月,顺利进入中南林业大学学习。
2016年上期,全县共有近20000人与他们一样通过精准识别被确认为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和免学费等近10种国家补助和社会资助。
“精准”扶贫,让每一位贫困生有学上。
小凤,单亲家庭,母亲在一岁时就离开了她。50岁的父亲打零工维持家庭。初中毕业后,中等成绩的她想放弃学业,外面打工。后来得知江华职业中专助学计划、免学费计划、贫困学习雨露计划后,她填报了职业中专,通过资助顺利走进了学校。
据了解,2016年,江华职业中专共发放中职贫困学生实施雨露计划、中职免学费、中职助学金等资助款近760万元。“教育精准扶贫,让每一位贫困孩子有书读,成为现实。”该校校长奉天生说。
机关幼儿园的小黄奕,父母多病,家庭贫困,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4岁多才进幼儿园。她爷爷说,和幼儿领导说明情况后,领导们高度重视,并走进家里调查情况,将她纳入到了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对象中,才顺利进了幼儿园。
同时,该县还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做到精准,让每一位贫困孩子受益。全县269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3680人享受了营养餐。
码市黄石完全小学是江华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营养餐改变了孩子们,上课精神好了,更活泼了。”该校校长韦和永介绍。
目前,该县没有出现因贫困失学现象。
“精准”扶贫,让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让每一位学生能上好学。”已经成为江华教育人的共识。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尊师重教十条规定》和《县城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实施方案》、《江华瑶族自治名师名校名校长创建工程实施方案》、《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实施方案》、《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学校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大大促进了城区学校建设,稳定了乡村教师,促进了教育发展。
“乡村教师人才津贴的发放,尤其对大锡、蔚竹口、湘江等边远乡镇适当提高100—400元的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标准,让农村教师安心扎根边远山区。”大锡中心小学校长黄明凤介绍。
同时,该县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抓,不打一点折扣抓落实。
“培训让我们偏远山区老师提升了专业水平,享受到了培训带来的幸福,不少老师通过培训成长起来。”码市镇黄石完全小学校长韦和永说。黄石完全小学是全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原来很少有外出学习机会,现在“国培”“送教下乡”“外出研修”等成为像黄石完全小学这样的70多所学校近4000乡村教师最大福利。
近三年,该县共投入1023万多元用于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四个学段的教师培训,17000多人次享受了最大的福利。
“培训让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学生也享受到了优秀老师的魅力。”该县教育局主管师训的冯艳萍说。
同时,还与名校合作办学、校校结对、实施“三区支教”项目等方式实施教育扶贫。并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乡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建立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对精准扶贫对象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帮到底,确保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