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第四督学责任区组织学校教师性别结构现状调研
为掌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现状,预测未来10-15年教师队伍性别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深入分析研究男女教师性别失衡的成因及影响,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以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与调研的3所学校均组织了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的问卷调查。共收到教师问卷 119份,家长问卷 869 份,学生问卷880 份。经过数据统计、测算、实地访谈、座谈会、个案分析等方式,对责任区内教师的性别失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教师职业越来越对男性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
第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中小学教师相对来说社会地位和待遇是比较低的。很多中小学的男教师在择偶时明显处于劣势,这是造成男性不愿就读师范专业的直接原因。
第二、男性认为教师职业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即使有一些男性当初选择了师范类专业,但也想方设法的通过改行来获得社会认同。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性别结构失衡,导致目前的中小学出现男生弱势和男生女性化现象。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在各种考试、竞赛中超过男生;女生受老师、社会好评的比例越来越高;相反,男生担学生干部和评为三好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小,男生似乎正在成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学习上有问题的几乎都是男生。很多女性化的男生反倒受到老师的欢迎。
目前中小学教师过高的女性比例,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人格培养有着潜在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气、胆量,特别是容易让一些男生少了“阳刚之气”,甚至造成个别学生心理缺陷等等。不利于学生走上社会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师性别失衡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让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尊严。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主动投身教育。
师范院校要重视学生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并采取相应政策进行平衡。高师院校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帮助男生认识男教师在未来历史发展趋势中的重要作用,帮助男大学生克服传统文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调动男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男教师,要起到身先示范的作用。使学生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每个师范生都认识到在教育事业中,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师范院校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良好情感,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南县第四督学责任区 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