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分析报告
冷水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分析报告
为了掌握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根据娄底市教育局《关于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进行测算与分析的通知》(娄教通[2014]98号)文件的要求,我市对2013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现将有关数据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公办学校79所,其中小学53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完全中学1所,在校小学生30399人,初中生12366人,小学专任教师1748人,初中专任教师1385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系数分析
1.总体情况:
经过对我市2013——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异系数进行测算,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系数,分别是小学0.72,初中0.56,与国家小学小于等于0.65,初中小于等于0.55的标准相比,我市小学相差0.07,初中相差0.01。从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场馆面积等8项系数看,我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5项与国家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3项能达到国家标准。具体情况见下表:
2013-2014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异系数测算一览表 | ||||||||||||
类型-八大项 |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 生均图书册数 | 师生比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 综合 系数 | 国家 标准 | 差距 | |
对比 | 系数值 | 系数值 | 系数值 | 系数值 | 系数值 | 系数值 | 系数值 | 系数值 |
|
|
| |
小学 | 0.86 | 0.75 | 0.89 | 0.76 | 1.28 | 0.42 | 0.36 | 0.43 | 0.72 | 0.65 | 0.07 | |
初中 | 0.65 | 0.86 | 0.58 | 0.62 | 0.83 | 0.35 | 0.29 | 0.32 | 0.57 | 0.55 | 0.01 | |
2.均衡系数偏大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我市义务教育差异系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学校人数多,班额大,农村学校人数少,导致各项指标人均值差距大。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我市小学是生均3.63平米,从统计的数据看,小学之间生均值的差距非常大,全市有24所学校(占全市35.82%)的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生均值最大的是矿山乡船山小学,生均值有31.87平米,生均值最小的是金星学校,生均值只有1.06平米。80%的学校城区小学生均值比平均值要少1平米以上,特别是市二中、冷办中心学校、金星学校比平均值少了2平米以上。随着近几年合格学校的建设,已经完成合格学校验收的学校基本上都能达到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大部分的农村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的平均值要高于全市平均值,但由于我市地域和人口的分布不均,农村学校校际之间的差距也大,如矿山乡船山小学是我市的边远山区学校,其教学用房面积有1434平米,全校学生人数只有45人,生均值达到了31.87平米,高于全市生均值28.23平米,而同兴中心小学位于我市的城郊,其教学用房面积有1348平米,全校学生人数有983人,生均值只有1.37,比矿山船山小学的生均值相差了30.5平米。
我市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是生均4.09平米,其中
生均值最大单位是矿山中心学校,生均值为11.62平米,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金星学校,其生均值只有1.17平米,两者的生均值相差10.45平米。另外,全市共有9所学校的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占全市的36%,其中有7所学校属于城区学校,占全市的28%。
(2)生均体育场馆面积。《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湘教发[2008]20号)文件中对学生体育场地面积的标准是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不低于每生2.3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每生3.3平方米。我市小学生均体育场馆面积是4.48平米,初中是5.48平米,虽然我市平均值高于省级标准,但校际之间的差距大,小学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渣渡滴水学校,生均值为19.07平米,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禾青完全小学,生均值只有0.59平米,两者生均值之间的相差18.48平米。全市共有36所学校(占全市53.73%)的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这36所学校中有11所学校(占全市16%)的生均值低于省级标准─生均大于等于2.3平米,中连诚意学校、市二中、红日学校、城东学校、同兴中心小学、禾青完全小、等单位需要增加体育场馆面积。
全市初中体育场馆面积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毛易中心学校,生均值为22.13平米,最小值是城东学校,生均值为0.88平米。全市共有15所学校(占全市60%)的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其中同兴中心学校、禾青球溪学校、市七中、市二中、城东学校比全市平均值少了2平米以上,特别是城东学校比全市平均值少了4.59平米。
(3)生均仪器设备值。 我市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为0.04万元,初中为0.06万元,从数据看,小学生均最大值是禾青杨坪学校,有0.23万元,生均最小值是潘桥郭家学校,有0.002万元,共有70.1%的学校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初中生均最大值是禾青球溪学校,有0.18万元,生均最小值是金星学校,有0.01万元,共有60%的学校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我市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平均值为3.88台,初中的平均值为4.91台。小学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渣渡滴水学校,生均值是18.6台,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铎山石湾学校,生均值是0,全市小学共有34所学校(占全市50.7%)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其中中连南宫学校、潘桥渣洋学校、潘桥郭家学校、金竹山当正小学、禾青湍江小学、梓龙杨桥学校、铎山新台学校、铎山石湾学校8所学校没有计算机。
初中全市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矿山中心学校,其生均值是12.45台,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市四中,其生均值是2.26台。全市共有12所学校(占全市48%)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5)生均图书。《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湘教发[2008]20号)文件中对学校生均藏书量的要求是小学生均20册以上,初中生均25册以上。从统计数据看,我市小学生均20.073册,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金竹山中心小学,生均值是254.27册,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三尖九江完全小学,生均值只有2.02册。全市共有32所学校(占全市47.8%)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城区只有博雅学校和立新学校生均册数达到了20册以上,其余学校都没有达到标准,特别是市二中、金星学校、市四中生均册数都只有5.2左右,农村生均册数在20册以下的学校有24所,禾青湍江小学和三尖九江完全小学的生均值最小,分别只有2.72册、2.016册。
我市初中生均24.22册,略低于省级标准,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中连中心学校,生均值是88.606册,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市四中,生均值只有5.698册。全市有11所学校(占全市44%)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城区学校只有博雅学校生均册数在25册以上,其余学校图书的生均册数都比较少。大部分农村学校生均册数都在25册以上,只有同兴中心学校、金竹山中心学校、金竹山木杉学校、沙办中心学校、潘桥中心学校5所学校的生均册数没有达标。
(6)师生比。我市师生比的差距不大,差异系数相对比较小,达到了国家标准。从数据上看,我市小学师生比平均值是1:17.39,师生比最大的单位是矿山乡船山小学,其师生比为1:3.75,师生比最小的单位是金星学校,师生比为1:36.55,全市有18所学校(占全市26.8%)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全市初中师生比的生均值是1:8.93,师生比最大的单位是沙办中心学校,师生比为1:4.2。师生比最小的单是市七中,其比值为1:15.53。全市有9所学校(占全市26%)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我市小学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是0.05,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矿山乡船山小学,其生均值是0.178,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金星学校,生均值为0.024,全市有20所学校(占全市29.8%)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全市初中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是0.07,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沙办中心学校,其生均值是0.13,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铎山中心学校,生均值为0.045,全市有8所学校(占全市32%)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我市小学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是0.04,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矿山乡船山小学,其生均值是0.178,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金星学校,生均值为0.014,全市有30所学校(占全市44.7%)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我市初中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是0.08,生均值最大的单位是沙办中心学校,其生均值是0.175,生均值最小的单位是岩口中心学校,生均值为0.047,全市有 10所学校(占全市40%)生均值低于全市平均值。
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努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部门、一两项措施所能奏效的,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我们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结合城市发展、区域调整、人口流动和乡村道路交通状况改善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调整我市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化解我市大班额的问题,提升城区学校各大项的平均值。
2.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短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
根据义务教育均衡系数,整体把握全市各校的情况及校际之间的差距,有计划地将改善办学条件的差的学校,增加教学及辅助用面积和体育运动场馆;合理调配资金,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几项离全市平均值距离大的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配备,拉近均衡系数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