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怀化学院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怀化学院自2011年成为首批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单位单位以来,积极探索构建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立了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以应用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质量考评与监控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上,体现“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主体,素质是升华”的层次结构关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建应用性学科专业、做应用性科学研究、出应用性成果、作应用性技术转化;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坚持素质教育为取向、社会需求为引导、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原则,选择对学生终身“有用、够用、适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以能力培养为主导,实施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探索式教学;在考评方式改革上,以能力考核为指向,实施多样化考核;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上,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教学质量管理为中心,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
二、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了以“知识逻辑”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设计并实施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力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中公共能力分为: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和信息处理等四类能力,对应的课程群设置是普通公共课程、校级选修课程、校级学生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确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群。
三、建立了“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培养方案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等三个平台,设置了专业实习、专业实验实训、探索性实践和其它实践等四个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建立了“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课程设置、学时占总教分(学时)比例要求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专业实验实训均以项目形式出现,并规定了各专业实验实训课时占专业课时具体比例。在实践中,积极实施“校市”、“校县”、“校企”、“校校”合作,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有效融通的育人机制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育人的三大主要平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这一核心,通过“两节多赛”和“一系一品”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坚持精品化设计,实施项目化与课程化管理,全员化参与和竞赛式考核等方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指向性,着力融通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三大育人平台。
五、开展了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和以能力考核为指向的多样化考试改革
在以能力培养为主导,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改革方面,学校重点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改革,下发了《怀化学院关于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开展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同时,遴选了《法理学》等21门课程作为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在以能力培养为指向,实施“多样化”考评方面,学校下发了《怀化学院关于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怀化学院课程考试改革试行办法》,明确了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遴选了《房地产法》等27门课程为考试改革试点课程。
六、完善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为了配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加强了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组织建设、标准建设、制度建设等。第一,组织建设。学校建立了校、系、教研室(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各自职能。行政职能机构、教学业务机构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有机结合和协调运转,实现了教学监控与评估过程的纵横贯通和点面结合。第二,标准建设。在教学过程监控标准上,学校制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利与职责、担任主讲讲师任课资格、教学研究与改革以及教师课堂教学从备课、批改作业、课外指导到考试阅卷、指导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质量标准;制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上课、作业、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考试、学科竞赛、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质量标准。在教学基本建设监控标准上,学校制定了涵盖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团队、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教学资源等建设的质量标准。在教学监控组织标准上,学校制定了涵盖教学指导委员会、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督导团、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实验室、学生信息员等建设和活动的质量标准。第三,制度建设。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与学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建设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组织管理等10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管理系列制度,形成了“四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即学校、教学系部和教研室的三个管理层次;教务处、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巡视、检查和反馈的三支管理队伍;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重点检查;教学工作例会、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和学生反馈意见会的三个会议。
七、探索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保障“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落实,学校专门下发了《怀化学院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指导思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导向,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业进修与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第二,建设目标。经过4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熟悉行业企业需求、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电气信息类、材料类、经管类、艺术设计类、食品安全与制药类、服务类等应用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40%以上,在其它专业中“双师型”教师能够满足需要。第三,主要措施与政策保障。实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制度、专业教师顶岗工作制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制度、教师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支持制度、”双师型“教师职称晋升与工作量计算激励制度、实验实训队伍优先建设制度、专项经费制度等。第四,认定。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委员会,负责“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对于以应用型专业为主,包括其他各专业在内的专业课教师,在满足学校规定的条件与认定程序下,均可以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第五,具体要求。(1)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获得“双师型”教师认证者达到规定指标;(2)对招聘的缺乏企业行业经历的新教师,要安排到企业或行业工作半年以上或到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室从事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1年,经考核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后才能正式上岗;(3)“双师型”教师须积极承担技能性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学期不少于1门;(4)“双师型”教师须面向全校学生积极开设校选课程,每学年不少于1门;(5)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现有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课教师进行一次“双师”素质的轮训,使之基本具备“双师”素质的要求。(怀化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