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树立“素质本位”发展观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彬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
“高职教育既不是本科院校的压缩,也不是中职学校的延伸,它有自己的社会需求,因此也就有自己的教育规律。”6月19日下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彬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 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产生强劲需求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铁路高职院校,行业特色鲜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铁路特别是高铁的投入,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世界名片,再加上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已建和在建地铁,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行业背景下,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产生了强劲需求。
陈彬在访谈中提到,该院最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在校生订单培养率超过80%,根据行业企业的需要,很多专业从大一新生就将开始组建订单班,或进行定向招生。在这样一种就业形势下,招生生源火爆,录取投档线逐年攀升。同时,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运用和新的运输组织方式的“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不仅仅是看这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而更看重他的品行,如敬业精神、责任心、诚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陈彬说,“以一名火车司机或地铁司机为例,除了要求熟悉掌握驾驶技能以外,更强调司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心理素质(处理应急突发时间的能力)和相应的身体素质等。”
高职院校素质人才培养要体现“未来眼光、高职特色”,凸显“素质本位、技能重点”
“目前高职生素质方面,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这是当前必须要突出解决的问题。”谈到高职院校应树立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观时,陈彬认为在教育理念上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本。高职教育理念目前较多关注就业导向、技能导向,但这也导致了“泛职业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把学生培养成技能的“奴隶”,而不是培养成驾驭技能的“人”。当下“中国制造”的差距主要是职业人才的差距。制造产品主要靠职业人才,这样的职业人才必需是“高素质和高技能”。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等重要。
另外,责任教育呼之欲出。陈彬表示,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两重属性,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能,还应该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即培养学生重社会轻个人,重贡献轻索取,重道义轻功利,重社会责任轻自我实现,重精神境界轻物质实惠的责任意识。当前,高职学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人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了“给小学生讲大道理,给大学生讲小道理”的怪圈,从而暴露了责任教育在学校里的缺位和错位。因此,开展责任教育呼之欲出。
启动“77331”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陈彬说,学院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77331”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产业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阶段的素质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为参照,按各专业培养岗位指向,确立培养学生“七项重点素质”:即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协作素质、身体素质;着力构造“七大教育平台”:即素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活动、进宿舍、进管理、进社会;不断提高素质教育“三化”程度:即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建立素质教育“三可”机制:即可检查、可考核、可评价;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素质教育工作网络”:即形成一个校企共育、责任共担、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联动的素质教育工作网络。学校把上述体系简称为“77331”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工程。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把它放到跟高等教育的同等地位,甚至比高等教育更高的层次,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全国百强学生社团”等数十个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各种技能大赛和企业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例如长沙地铁首批员工中,学校毕业生占据很大比例,他们不仅担任重要岗位,还在企业各种文化活动中表现活跃,为长沙地铁的顺利开通、运营和公司发展做出了贡献。(文/何雨歆 摄/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