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促均衡,优化结构提质量---宁乡县践行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走笔
优先发展促均衡,优化结构提质量
-----宁乡县践行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走笔
近几年来,宁乡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自觉践行新时期“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通过全县一万多名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在一个有着130多万人口,33个乡镇、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欠均衡的教育大县,谱写了建设教育强县、促进教育优先、均衡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科学布局调整,着力促进均衡
以“高中向优质学校集中,小学、初中就近入学,适当照顾边远山区”为原则,总体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调整出来的富余学校创办幼儿园或农校,不废弃一所学校。近年来,撤并12所义务教育学校;高起点、高标准新建或在建的学校有大成桥中心小学、偕乐桥双盆小学、白马桥滨江小学、玉潭镇汪家冲小学、东城学校;宁乡三中和宁乡师范顺利转办为初级中学。宁乡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给力山区教育,优化资源配置
宁乡县教育局组织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三扶两促谋发展”服务山区教育活动。一是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二是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结对扶持薄弱学校;三是乡镇区域内开展“三扶两促”活动。包括大校带小校,教师交流、支教,偏远薄弱学校政策倾斜等。三大活动共同着力,通过开展爱心助学、送课下乡、城乡互动等,帮助帮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推进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创设优势互补、相互学习、良性竞争的教育生态,实现我县教育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去年,为联点学校筹资300多万元,捐助课桌1200多套,图书4000多册,教辅仪器设备2000余件,听课800多节,开展送课下乡活动20多次;同时每年新招聘的教师重点保证边远山区的师资配备,引导超编学校富余教师、民办回公办教师向农村空编学校流动,引导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近几年来宁乡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向山区教师倾斜,巷子口、沩山、青山桥的乡镇每年多1200元;今年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为让更多的山区农村初中毕业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高中招生将文化择优生的30%作为指标生按全县各初中参考人数比例将指标分配到各校。
三、建设合格学校,促进办学均衡
面对我县小学、初中存在的布局分散、设备陈旧、办学条件差的客观现实,2010年,我县加大投入,财政教育性投入达6.1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9亿元。全县学校建设启动资金6.2亿元,乡镇改善办学条件经费总投入达2.4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9亿。按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创建省市合格学校26所,新建校舍41000㎡,维修校舍63000㎡,新建
四、坚持多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
宁乡以一中、四中、十三中三所省市范学校为龙头,全面开展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建设,宁乡十三中将在今年接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宁乡十中作为全县唯一一所没有被定为长沙市示范性学校的农村普通高中在今年4月底接受验收,有望一举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性学校,届时全县所有高中均步入了更高的发展轨道;宁乡二中、宁乡五中、宁乡六中、宁乡九中将以接受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为契机,推动学校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促进普通高中多元发展、特色发展,宁乡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了《宁乡县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督导评估方案》,推进特色教育,按照创建“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步骤,科学设计和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追求“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风格。宁乡一中的举重特色、宁乡四中的柔道特色、宁乡十中的定向越野特色、玉潭中学的摔跤特色、宁乡十三中的艺术特色正在做强做大;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全县的科技创新特色。宁乡一中、宁乡十三中、宁乡七中、双江口中学、城北中学、灰汤中心小学被确定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从2007年至今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国际奖2个,全国奖21个,省级奖64个,市级奖212个,确保了科技特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不断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培植和引进特色教师,完善校内校外人才共同培育特色的工作机制,不断推出特色创建项目;不断加强交流,县与校结合,校与校结合,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教育展示、竞赛、评选活动,浓化特色教育氛围;完善特色教育项目和特色学校的评价制度、督导制度,推动特色学校评价改革。特色教育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宁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宁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学前教育的改革措施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双凫铺、枫木桥、夏铎铺、偕乐桥率先建设公办中心幼儿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县幼儿园出版《乡村幼儿游戏》,金砺幼稚园成功创建为市示范性幼儿园,提升了幼儿教育品位。
宁乡整体投入2500多万元,以建设全省一流的县级特教学校为标准,启动虎山特教学校建设,建成后可容纳600多名特教学生学习,将彻底结束宁乡县无公办特教学校的历史。
宁乡进修学校建立了远程教育体系,利用高等院校资源,组织开展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培训和考试,让更多的人获得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玉潭、历经铺中心学校成立了宁乡社区学院、学庵社区学校、金南社区学校。大成桥农校、横市农校、历经铺农校创建为市示范性农校。
宁乡依法对全县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审批、年检,取缔了不具备办学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非法办学机构;充实民办教育协会力量,加强了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创办笃材艺术学校,开辟了特色教育新途径;金海中学、金海小学、玉潭中学、金砺小学、环球职业中专走上品质立校道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通过“特色发展”、“多元发展”,优化层次结构,促进质量提升,宁乡县各类各级学校都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教育事业展现出一幅百花争艳的壮丽画卷。
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
近年,宁乡全方位打造“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教师,深入开展“万民教师宣誓”活动,进一步 树立了教师的职业理想;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思想好,能力好,作风好,形象好”的“四好班子”创建为主线,加强对各级校长的培训,走校长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引导校长谋事创业,比学敢超,做学者型校长;不断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名师、名校长等骨干教师梯队;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2033人,培训率达21.32%,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今年,宁乡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高位谋划,已出台教师招聘五年规划,从今年开始,每年招聘340名教师,五年共计招聘1700名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同时,对幼儿教师,根据公办幼儿园的发展进程,单独核编进行招聘,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六、踏“十一五”教育沃土,创“十二五”开局辉煌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最近两年,宁乡教育事业出现了气正风清,政通人和,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有目共睹的骄人业绩,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沃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一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两基”各类指标稳中有升,学前一年教育入学率100%,三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断提高,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残少儿入学率达9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0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07%,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82.5%,中考综合指标居四县第二,初中毕业生职普分流比例大体相当。二是高考质量创历史新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3284 人,上线率达到36%,较09年和08年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超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全县600分以上学生204人,一中6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三是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十中参加亚洲定向越野赛获得4块金牌;城北中学、一中、实验中学、双江口中学、职业中专在长沙市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玉潭中心小学舞蹈《遥寄笑脸》在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喜获金奖,并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级奖励14个,省级奖励57个,市级奖励416个,县教育局荣获“全省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县创建教育强县的攻坚之年、冲刺之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 》吹响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号角,风正潮平扬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