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www.hnedu.cn 发表时间:2011年04月07日 11:10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大 中 小】 |
资料图 本网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出自老教育家陈鹤琴之口。随着洋思经验的推广,不少老师将这句话奉为座右铭,并为之奋斗终生。但近日网友文木山人在湖南教育网论坛朱张渡口(bbs.hnedu.cn)发帖指出,这句话带给了老师巨大压力,还片面夸大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不值得推崇(点击进入该帖)。 究竟是激励还是禁锢,人们对这句话作何理解?网友们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正方: 老师应学会欣赏 对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我十分赞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自信。好学生的标准,应该不单只学习成绩好。那些自强自立、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学生,都应该是好学生。笔者曾教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学生,成绩差还不守纪律,差点被赶出校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后来不仅成了湖南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军旅诗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欣赏的老师。老师之所以埋怨学生教不好,其实是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功利。老师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实际上是给自己套下了紧箍咒,让教师这份充满乐趣的职业变得索然寡味。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点进步。这样,你就会赞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了! (网友 善哉) 任何学生都不能放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多么熟悉的一句话,以前只要耳边响起这句话,心里就不禁会愤愤不平:这怎么可能呢?有的学生真是教不会呀! 最近,一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文中,一位记者问魏书生老师:“听说您的班里没有差生,曾经有一位考8分的学生到了您的班里,居然考上了大学,请问您是怎样做到的?”魏老师笑着说:“表扬啊,我对这位学生说‘你一不写作业,二听不懂课,三不看书,你还能考8分,真是个天才!’”接着,他从这位学生错得最不服气的地方开始教他,一点一点地帮他找回了自信,走上了成功之路。 掩卷深思,我不禁感到羞愧。对任何学生都不放弃,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可我却没有做到。一些屡教屡犯的孩子,只要他不影响别人的学习,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实在气不过,便怒气冲冲地责备他们:“你们有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好好学习?”就这样,学生在我的失望中,也放弃了对自己的希望,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老师们该好好思考一下这句话,这关系到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 (网友 蓝天飞恋) 别为自己找借口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把每一位学生教好,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可是不少老师却轻易说出一些学生教不好之类的话,究其原因,是在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 学生厌学,老师是否应关心其背后的原因,并给予帮助;学生调皮,老师是否应与家长沟通,合力解决?家长送孩子到学校,难道仅仅是为了听老师说一句孩子教不好了?如果是这样,还要老师干嘛? 老师对孩子影响,不亚于家长。我曾见过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因为老师的鼓励和关注,变得自信、乐观。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许多老师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孩子教不好,而是自己半途而废。 当然,教好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学生各有不同,老师应该学习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位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所进步,这个要求对教师来说,并不困难。 (网友 123的猫) 反方: 对老师勿太过苛求 刚走进教师行列时,我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论的崇拜者。可如今,它却带给了我巨大压力。 我曾经就职于一所职业学校,学校领导以这句话来鞭策老师,要求每班的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90%,否则就扣钱。不少班级入学考试的及格率不到10%,仅一个学期就让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不受处罚,有的老师提前公布试题,或考试时帮助学生作弊,用不正当的手段提高合格率。 换了工作岗位后,在我身边,依然有许少教师领着微薄的薪水,放弃学习提高的机会,在如何提高班级平均分上透支着时间与精力,只为证明自己是会教的老师。他们甚至不顾学生的天性,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分数。可老师毕竟也只是凡人,不能点石成金,终究逃不过因教不好个别学生而沦为不会教的老师的命运。个个学生都教好,这只能是老师心中美好的愿望。若你准备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那么,我向你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并轻轻地道一声:“善待学生,也需要善待自己。” (网友 风中之花) 别把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曾促进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使许多老师坚定了教育信仰。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它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客观真理。 众所周知,教育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3个层面。教师只是施教方之一,没教好的责任岂可全由教师承担?如若从受教方来分析,责任就更落不到教师头上。因为学生能力有差别,智商有高低,这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之所以有“朽木不可雕也”之说,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不然的话,孔夫子弟子三千,何以贤人仅七十二人而已? 如今,不少领导和家长,常用这句话来压老师,似乎学生没教好,领导不用负责任,社会、家长都可以撇清关系。在他们眼里只要学生教不好,老师便是无能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也是对老师的人格侮辱。 (邵阳市城步县汀坪中学 李荣峰) 海伦·凯勒只是个特例 许多同行对这句话表示赞同的同时,都会向我例举海伦·凯勒的例子。在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下,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长大后不仅考入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这似乎是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最好证明。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莎莉文老师的学生只有海伦·凯勒一人,而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八九十人的班级,如果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老师哪有精力一个一个去为他们补课?莎莉文老师没有评职称的压力,不用考核,她能花好几天时间来教一个单词,可我们的学生一节课要掌握的单词,就有十几个。莎莉文常带着凯勒到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而我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只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书本,边听老师讲解边想象。 海伦·凯勒只是个特例,而我们也无法成为莎莉文。 (网友 教育时医) 中立: 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但不是衡量教育的尺度 从形式上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云云,只是教育口号。口号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就憧憬过“1980年一定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现在则经常在想怎样“少生快富奔小康”。口号的长处是简短、明白,易于传播;短处是容易偏于一端,不够全面。所以拿口号去宣传是可以的,但以此作为工作的尺度却并不适宜。 近年来教育受重视,教育科研成果丰富,许多教育理念需要传播,出现一些教育口号并不奇怪。但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提炼为教育口号,教育口号却很难完整、全面地表达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教育口号当做教育圣经。 从内容上看,教好所有的学生,是对教育的一种希望,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它作为一种信念,激励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也未尝不可。 (网友 赵海鹏) 教好每一个学生,什么叫教好,有进步就是教好,有转变就是教好,好的标准是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言,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本身就是不科学,不人道的。 教师的境界也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过程。把教师自己的责任变为教师自己的生命、生活与生存之必然要做的事情,我想就是完成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这时候老师的责任不需要向别人承诺,而是教师自觉的行为,这个时候的教师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尽可能做自己应做好的事情,我想,这时的教师应当是进入到一种最佳的境界和自由王国的天地了。 编后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讨论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结论。当然,我们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为了让老师对这句名言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正如网友赵海鹏所说,教好所有的学生,是所有人对教育的希望。我们希望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期盼社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多一些宽容,少搞点形式主义,不要让这句话成为苛责教师的武器。(记者唐雯娟 姚瑶 通讯员 吴霞 刘杰华) |
责任编辑:王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