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观点聚焦:谁让音体美课成了摆设
网友观点聚焦:谁让音体美课成了摆设 |
www.hnedu.cn 发表时间: 2011年03月23日 09:54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大 中 小】 点击: 160 |
本网讯 近日,一位名叫“教育时医”的网友在朱张渡口论坛上发帖指指出,一些学校的课程表看似开齐开足了所有课程,其实只是虚有其表,不少学校的音、体、美课程都被语、数、外老师无情占用(点击进入该帖)。他感到困惑:“学生上甲课做乙事,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进行严厉处罚;可老师这么做,为何却成了理所当然?”“教育时医”的发帖引起许多网友的关注与热议。 课表暗藏玄机,音体美课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音乐、体育、美术课的生存状态如何?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以邵阳某中学高二年级为例,从课表上看,一周当中该校的体育为2个课时,音乐为1个课时,美术、计算机为半个课时,分为单双周来上。但当记者询问学生这些课程是否开足时,不少学生都表示这些课“已经很久没上了”。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都反对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称为副课,并且非常反感这样的提法,但语数外是主课的说法早就不胫而走。在部分学校,要增加主课课时,总是拿音、体、美等所谓副课开刀。 网友“善哉”指出,在一些农村学校,课程表虽然也按规定安排,但其实只上语文、数学两门课。不少学校就算开设了音、体、美课程,在期中考试后也会时常被其他主课占用。临近期末,音、体、美等课程还往往要提前三五周结束。课程表上所谓的研究性课程,往往被标注上“ABC”。知情人都明白,这3个字母分别代表语文、数学、英语。在提前分文理科的高中里,文科班的理化生、理科班的政史地,虽然在课程表上门门不缺,但其实也是形同虚设。课表上的副课仅成画饼,用来安慰学生和欺骗前来检查的人罢了。 网友“等待雪落”表示,由于年年要抽考统考,成绩要排名,许多语数外课程的任课老师不得不找时间让学生考试做题,于是不参加统考的美术、劳技、体育课往往就被主课老师瓜分得一干二净了。 网友“平江小雨”直言:“现在,不少副课由主课老师兼任,这种搭头课,一般都会被占用,这在业界已经是共识。” 由于音、体、美课程的缺位,不少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遇到了问题。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艺术类考试时,一位考官要求考生跳一支舞,结果被告知“不会”。考官随即让考生做一段广播体操,试图看看他肢体的协调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考生面有窘色地说:“已经忘记了,学校已有半年多不做广播操了。”这个镜头或许是偶然,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部分学校音、体、美课程的到位率堪忧。 专业教师缺乏,教育评价机制缺失 农村学校之所以音、体、美课程无法到位,一些身为教师的网友认为,是由于学校的专业教师太过缺乏。网友“等待雪落”是一名数学老师,每学期开学时他都会被学校硬性安排兼任美术课,“我再怎么努力,短期内学会画画还是有困难的,更何况还要教学生。”为了不无故旷工,“等待雪落”只好在美术课堂上教自己的主课——数学,“讲几道数学题目,算是让45分钟美术课发挥了一点作用。” 岳阳平江县某农村中学教英语的单老师也深有同感。开学初,单老师被学校安排上初三两个班的英语和音乐课程。因为不懂乐理知识,在上音乐课时,单老师只好请学生在班上教流行歌曲,每周一首歌。“这对学生而言,根本谈不上音乐素养的培养吧!”单老师对此感到很无奈。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音乐、美术老师也一再强调,自己是受害者。“课被人占用,对自己的收入肯定有一定影响,虽然语数外教师挤占音体美课程主观上并不是为了课时费,但在客观上会造成这种结果。”郴州市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实施绩效工资后,音乐、美术教师的工资比班主任每个月要少好几百元。音乐、美术老师的课那么少,让他们去当班主任也不太现实,这些老师在学校里想要取得大的发展是难上加难。他担心,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的话,愿意从事音乐、美术教育的优秀老师会变少。 “音乐、美术学得再好,高考不考还是没有用。”刘老师说要想改变各方对音乐美术不够重视的现状,除非中高考考音乐、美术,但这不太现实。 在2009年湖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再三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新方案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创造条件把音乐、体育、美术和选修课等各门课程开齐、课时开足,这是首要的最基本的要求。2010年,我省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进行修改,《办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占用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等课时。然而,就算三令五申,音、体、美的到位率仍不尽如人意。 一位匿名的网友指出,我们应该将板子打在应试教育的身上。“高考指挥棒不变,想改变这种状况恐怕是不可能的。”他表示,现在的高考都是以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轮番考试为基础的,层层攀高都看数字,老师们自然也看中那些语数外教学成绩。“上重本的远大理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建立起来,因为高考看中语数外成绩,所以小学教学也重主课成绩,慢慢的,老师上甲课做乙事的现象也就多了。” 莫让短视成孩子的绊脚石 “音体美课程到不了位,不仅关系到课程实施的严肃性,更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还能不能有良好的体质,懂不懂艺术欣赏?”网友“蓝天飞恋”直言不讳地指出,音、体、美课程的缺位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的短板。 长沙市民李先生表示,课程设置都有其合理性,天天让孩子学语文、数学、外语,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身为学生家长的齐女士也认为,音乐等副科可以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压力中得到适度放松,对于培养孩子的个性也有很大帮助。 “科学实验也证明儿童在聆听优美音乐时,记忆力可以提高2.74倍。在无法证明音体美阻碍了孩子发展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安排它们让道,实际上很不公平。对于毕业班学生来说,艺体教育对于他们的文化课其实是有促进作用的,老师和家长们不应该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承受能力。”网友“爱哭的猫”认为,占用孩子的音体美课程,是一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短视行为。 慈利县临阳镇一完小副校长朱允珍告诉记者,他们每个学期不仅按课表开足开齐所有课程,还在课余免费开设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班,让每一位孩子都有一技之长,这些孩子到上初中后,往往都成为了学校和班级中的骨干。 网友“依任”是江华心理服务网的负责人。他认为要改变教师上甲课做乙事的现象,任课老师应该提高使命感。“不能认为自己的课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因为所教的课是副科就马虎对待,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性,也会乐于学习。有了学生的支持,一切都好办。” 网友“周胜”的看法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从小着眼,学校领导人需要有创新精神,敢于走出围绕考试科目教学的怪圈,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健身的能手、生活的强者,日后也就可能成为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放眼大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关键在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国家应尽快出台符合素质教育内涵的、与素质教育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办好素质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记者 姚瑶 唐雯娟 肖娜) 点击一下链接进入讨论: 上甲课做乙事,揍你 合作主办:湖南教育网 科教新报 专题策划:章仙踪 |
责任编辑:唐雯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