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关于河北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督导工作的考察报告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0-09-16 00:00 【字体:
关于河北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督导工作的考察报告

李丽萍  唐光怀

      8月25日至30日,怀化市教育督导考察团在市教育局副主任督学、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周生来带领下赴河北省邯郸市专题考察了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经验。期间,考察团成员认真听取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领导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如何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的经验介绍,并与当地同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考察团还实地察看了邯郸十中和百花小学的校园校貌和办学特色。这两所学校原来都是该市的薄弱学校,通过两年的改造和扶持,现在已成为以竹石文化和传统礼仪文化为特色、育人功能鲜明、管理精细、内涵丰富的优质学校。邯郸之行,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受益颇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邯郸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邯郸市探索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盟、并、增、切、强、轮、训、改、扶”九字方略,用3年时间缩小了城市强弱校的差距、城乡学校的差距,解决了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实现了城乡教育等值化发展,推进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初步形成了“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校”的办学格局。2007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09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小学的平均班额分别定格在56人和51人以下。2008年10月和2009年11月,河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相继在邯郸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该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
       1、政府担责,统筹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邯郸市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区域人口变化、交通区位等特点,坚持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和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的原则,制订了《主域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纳入到《邯郸市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规划》,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线路图”。 二是保障教育投入。多年来,邯郸市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16.3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建设等工程,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硬件均衡发展。三是加强师资建设。实行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分配录用机制,2006年以来补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3600余人;加强教师培训,特别重视校本培训与研训结合,着力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开展评选邯郸市特级教师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70名,与省特级教师一道享受每月600元的津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标准;建立区域教师校际流动机制,促进了优秀教师资源向薄弱学校有序流动。
        2、创新机制,率先均衡城区义务教育
         一是实施“拆一建三”工程。对主城区危旧校舍和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拆一建三”(即拆除1平方米危房、建设3平方米新校舍)的办法,投入3.9亿元,改造中小学46所,拆除危房2.76平方米,新增校舍15.8万平方米,实现了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二是预留教育未来空间。邯郸市制定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把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建设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对占地不达标的学校,按照小学18亩、初中36亩标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对新建、迁建小学、初中,分别按不低于占地24亩、40亩的标准进行规划;新建住宅小区,必须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三是构建“四种模式”。第一是盟校模式。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盟校”,带动了薄弱学校迅速发展;第二是兼并模式。引导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第三是分校模式。鼓励优质学校建立分校,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促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分布,带动区域办学水平迅速提升;第四是新建校模式。在主城区和县城人口密集区及新建住宅小区,分别高标准新建中小学。
        3、多元互动,加速均衡农村义务教育
        邯郸市坚持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城乡多元互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政策推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财政新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70%以上用于农村,重大教育工程市财政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以奖代补等形式予以补贴;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评优评先,名额向农村教师倾斜等。二是优质带动。建立了市直学校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实行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制度。建立县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帮扶制度,4个办学水平较高的县市区与4个相对薄弱的县结成“盟县”,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区域联动。三是信息化促进。邯郸市投入8608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一半以上的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为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
       4、发展内涵,整体均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创新活动载体,拓宽素质教育实施途径。邯郸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六爱塑魂”系列教育活动和弘扬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中;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每一名学生至少有一项艺术爱好和一项体育爱好的“双爱好”活动,全面推进“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每年举办艺术、体育等多种活动。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邯郸市按照注重建设、循序渐进、入脑入心的原则,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邯郸地方特色与各自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全市开展了以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学生作品上墙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一上墙”活动;要求每所学校创建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刊等“五个一”工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校园文化的多样发展;今年又重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针对性与凝聚力。通过建设,形成一校一品位,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三是开展“校本革命”,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邯郸市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了“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评价革命”等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校本革命”,推进义务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
       二、邯郸市教育督导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
       1、以督导评估为抓手,促进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邯郸市以教育督导评估为抓手,提出了办教育“允许有差距,不允许没有发展;允许有差距,不允许没有变化”的奋斗口号,比教育发展速度和变化大小。他们每年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一次,督导突出重点,每年的督导重点都不一样,有时突出薄弱学校的改造,有时突出特色学校的建设……2009年,邯郸市最后一批接受省级督导评估的有5个县,这5个县其中有4个县年财政收入没有过亿,但他们采取财政投入、融资、垫资等办法,近几年投入学校建设的资金达9.5个亿。教育督导评估促进县级政府切实担负起了办教育的职责。
       2、开展专项督导,构建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邯郸市每年以市政府名义发明传电报,联系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及省、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由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教育经费预算及拨付情况专项督导。严格督导规程,要求先由县(市、区)长汇报教育经费的预算和使用情况,然后深入到财政局、教育局、学校核查,并将教育经费各类指标予以公示,督导结果直接纳入市对县(市、区)的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教育经费按政策全额预算,足额拨付,逐年增长。
       3、开展综合督导,创建发展性评价新模式
       邯郸市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每五年制定一份比较全面详实的《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并明确每一年的工作目标。《规划》要力求体现“三线”机制,即“不碰红线、确保底线、争取出线”。红线是警戒线,体现警戒性,要求学校在信访稳定、安全治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教育收费等方面不违规;底线是基本线,体现基本性,要求学校必须完成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常规性工作;出线是效益线,体现发展性,要求学校在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特色发展等方面有突破、有创新。这种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新模式,克服了学校工作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足,让每一所学校都“跳一跳”就能摘得到“果子”,促使每一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发生积极的变化、主动发展。
       4、明确督导职能,强化县级教育督导作用
       邯郸市在强化督政职能的同时,在督学职能上对县级教育督导工作的职责、权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对学校进行的各类检查和评估,统一由教育督导室归口管理、组织实施;二是对局机关各科室的评价、评优评先由督导室负责,其他科室配合。该市邱县还赋予督导人员三把“尚方宝剑”。第一是知情权。允许督导办公室主任列席局长办公会议以及全系统重大会议,并可以参与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监管、干部任免等工作。第二是处罚权。督导人员在督导过程中可以视具体情况代表县文教体局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的行为有处罚权。第三是否决权。对在教育干部职级管理、教职工聘任、评优晋级等问题上,发现有不公平、不公开、不透明、不符合规定的现象,督导室有权否决。
       三、邯郸考察的几点思考和启示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是前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更不能“削峰填谷”,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周边环境以及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特色和水平,从而达到优质学校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实施“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领导,才能把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统筹规划、保障投入是关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面广、项目多,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当大。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结合辖区内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来统筹辖区内学校布局和建设,科学编制《城区内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辖区内各级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邯郸市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中,除了将上级各种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之外,还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重大教育工程予以补贴,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16.3亿元,平均每个县(市、区)投入学校建设资金近1亿元。我省尽管在《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规定了四个经费口子,而且还出台了《关于建立教育强省投入保障监督机制的意见》,对义务教育经费以及合格学校建设经费作了明确规定,但因为我市经济相对落后,各县(市、区)政府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导致经费不足。因此,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重点保障范畴,确保法定投入逐年增长,着力构建城乡一致、校际平等、农村和山区学校优先发展的全市统筹的资金保障体系尤为重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3、科学评价、依法督导是保障
       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重点要看素质教育是不是得到了真正落实,学校是不是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生是不是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个县(市、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重点要看城乡和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是不是得到缩小,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是不是得到提高,困难群体学生受教育权益是不是得到保障,人民群众是不是认可和欢迎。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对各级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县(市、区)、优秀校长和教师,激发整个教育战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纠正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县(市、区)教育水平的错误做法。                 
   
                                  
责任编辑: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关于河北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督导工作的考察报告

995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