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实施教育强县战略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0-06-21 00:00 【字体: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实施教育强县战略

发表时间:2010年07月05日 08:45  来源:长沙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字体:  
文件内容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实施教育强县战略

——长沙县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工作情况调研

最近,长沙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会同县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采取现场视察、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就本县推进教育强县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实地察看了8个乡镇、5所高中、1所职业中专、12所初中、25所小学、1所县级中心幼儿园,召开了教育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中小学校长参加的座谈会,对本县近年来教育强县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并围绕“如何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这一课题作了一些理性的探讨:

    一、长沙县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和政策,使长沙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常规管理不断规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规模基本适中的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发展格局。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师生比例日趋合理,教师素质稳步提升。全县现有在职教职工5885人,离退休教师2741人,中小学生86878人,其中小学生49877人,初中生23076人,高(职)中生13925人。师生比例小学21.8:1,初中16.2:1,高中14:1,均达到国家编制配备标准。在职教师中,30岁以下教师约占总数的13.8%3145岁的教师约占55.72%45岁以上的教师约占30.89%。全县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教职工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5%97.2%95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率达86.3%,初中教师本科学历率达74.2%,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达26.3%,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5.5%,教师素质呈稳步上升之势。

    2、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4所,初中26所,乡镇中心小学20所,完全小学153所,教学点10个,普通高中10所,中职学校5所。近年来,我县薄弱学校得到改造,民办学校、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县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促进乡镇办中心幼儿园,进一步加快了幼教事业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成效显著,现拥有省示范性高中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所,省绿色学校3所,省园林单位6所。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2009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思路。全县高中合格率为99.7%,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80%,职高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3、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县级财政投入经费7560万元,新建校舍45160平方米,改造校舍15420平方米,撤危16870平方米;全县完成三改“改厨、改厕、改水”项目36个,总投入约200万元;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35所,共投入建设资金4730万元,新建校舍18530平方米,改造校舍2840平方米,拆危7360平方米,建塑胶运动场6个,新征土地5亩。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县级财政投入经费9038万元,新建校舍39590平方米,改造校舍40441平方米,撤危13242平方米;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省、市级25所,共投入建设资金4044万元,新建校舍19003平方米,改造校舍19059平方米,拆危3910平方米,建塑胶运动场7个,新征土地6亩。2010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县级财政列入预算经费1.35亿元,融资1亿元,计划新建校舍140000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约150000平方米;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省级18所,体质18所,计划投入建设资金6415万元,计划新建校舍33792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23788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5个,新征土地10亩。

二、推进教育强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近年来推进教育强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育经费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经费“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近两年出现下降趋势。“两个比例” 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0.13%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1%;“三个增长”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3.08% ,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0.7%。二是合格学校建设时间紧、项目多、难度大。根据全市统一要求,2009年该县25所学校迎接省市级验收,到验收时,由于资金不到位,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完成。2010年,全县有18所学校需接受省市级合格学校建设验收,到调研时,很多项目仍未进入设计阶段,合格学校验收标准高、项目细,并且要坚持硬件、软件并重,经费到位不及时,目前缺口较大,硬件建设进展缓慢。

    2、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由于经费不足,学校运转困难较大,很多学校普遍存在内部设备较差、数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特别是不少学校教学仪器和实验室设备多年未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课、实验课开设困难。有的学校也是多年没有投入,校舍设施破旧不堪,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一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研气氛不浓,名师培养力度不大;二是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均,一些长线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音乐、体育、美术等体现素质教育新要求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三是受生源和待遇差别影响,教师分布不合理。虽然总体上看,全县中青年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突出,30岁以下仅占13.8%45岁以上的占30.89%;四是教师补充渠道不畅,每年补充的教师数远远小于自然减员的教师数。我县2006年至2008年四年批准招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总数不到200人,2009年停招一年,没有达到规定按自然减员80%的招聘标准。

    4、教育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不到位,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有些学校没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研究和课程教研,新课改理念难以顺利实施。三是学校食品卫生方面虽然加大了督查整改力度,但管理上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四是鉴于当前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5、教育环境仍需优化。近年来,全县的教育发展环境总体上有所好转,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教育的正面宣传仍然不够;相关部门对教育的管卡、检查、罚款仍时有发生,许多学校不堪重负;教育检查准入制度和教育罚款返还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教育人事管理仍未理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等等。

    三、建设教育强县的几点设想

    为全面发展长沙县教育事业,努力实现2011年教育强县的既定目标,今后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投入,确保经费足额到位。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力争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在有提高。二是确保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三是优先保证教育经费,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四是加强合格学校建设,加快学校改造、提质进度,保证相关经费的按时足额到位。五是教师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应落实到位。

    2、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契机,要求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合格初中、一所合格中心完小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幼儿教育形成以县中心幼儿园为“龙头”, 20乡镇每镇1所左右公办幼儿园为“龙身”的学前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以县职专建设为重点,同时组织涉外旅游、水电八局二中技术学校等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走联合办学、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几年努力,要最终在全县形成高中教育以一中为龙头,初中教育以星沙中学为窗口,职业教育以职专中为核心,民办教育以涉外旅游为特色,小学教育以黄龙实验小学为亮点,学前教育以县中心幼儿园为示范的品牌办学格局。

    3、落实相关政策,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编制管理,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编制管理体制。加大补充青年教师的力度,逐年消除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不合理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建议由上级有关部门出台规定补充比例,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区县(市)操作执行;二是积极推行城乡教师定期轮岗和交流制度。根据教育强县的有关决定,县要组织城区教师积极开展支教活动,县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支边教师进行补贴,并将支边工作纳入对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范围。同时,还要建立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津贴制度。三是抓好校长培训工作。鉴于目前县直学校校长每年到省里参训名额太少的实际情况,建议将县直学校校长培训纳入市级培训计划。

    4、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紧扣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这一目标,积极探索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德育新路。二是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建设教育强县为契机,在全县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全县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推选优质课选手“送教下乡”、巡回示范。三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多进行课题研究,多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促进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四是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贯彻落实“大课间”活动,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5、强化工作措施,努力优化教育环境。要认真开展一年一度的“9.8”助学活动,广泛宣传,全民动员,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助学,切实做好对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的奖励表彰。要建立和完善县直部门对口支教、县级领导蹲点重教要机制,其工作实效应纳入年度责任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要落实教育检查准入审批制度,凡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在通知学校的同时一并通知教育行政部门,保证学校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学校新建项目的审批,有关部门要继续兑现行政性收费一律全免,事业性收费原则上给予免收或只收取成本费的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实施教育强县战略

995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