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株洲教育督导第5期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09-10-21 00:00 【字体:
 

株洲教育督导

5

株洲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编              200962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21日 10:26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字体:  
 

株洲市首轮县级教育工作

“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后整改情况通报

 

2006-2008年,我市五县四区先后接受了省首轮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对于督导评估意见中指出的问题与不足,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认真整改。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落实教育经费投入        

(一)及时追补教育投入缺口

省督导评估团查出的教育投入缺口,各县市区及时给予了追补,评估过后既没有抽走,也没有顶抵下一年的教育预算经费。醴陵市财政局于2007328200743分别拨付了城市教育费附加800万元和91万元,弥补了2004年、2005年少征的870万城市教育费附加。攸县追补了2006度教育经费1244万元(省评估中追补369万元,市评估中追补875万元),市评估中追补了2008年教育经费569.5万元。茶陵县追补了2006年度教育经费750万元,其中省评估中追补362万元,县评估中追补388万元。炎陵县于2008327追加2007年度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233万元,补足了2006年、2007年少征的城市教育附加68万元,在市级评估中追补了2007年度教育经费262万元。株洲县财政于2008519追补了2007年教育经费600万元,并补足了全县中小学教师2007年人均每月150元适当生活补助。天元区追补了2007年教育经费318万元。芦淞区政府于20076152006年度教师地方性补贴106万元全部下拨到区辖各学校。荷塘区在200775日前2006年的办学经费缺口67万拨付到位,并调整了2007年财政预算,及时补上了2007年预算未安排的教师岗位津贴。石峰区于20083月以贷款的方式将教师2007年度绩效工资10%的差额部分一次性补足。

(二)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付体制

督导评估意见中提出的规范部分教育经费的拨付体制问题,石峰区、芦淞区、醴陵市、茶陵县已整改到位。石峰区财政局将2007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的61万元全部转到教育局支出帐户下拨,并从2008年开始,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全部拨付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专款专用。芦淞区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和620区委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由区财政按要求直接拨付区教育局,再由区教育局统筹用于符合规定的内容和项目。醴陵市城市教育费附加在资金的拨付上财政预算中已作了单项列支,专款专用。茶陵县城市教育费附加从2007年起已在教育经费支出预算中单列,设置了专帐管理,专户储存,按时拔付,专款专用。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省督导评估意见中对各县市区依法加大教育投入提出了建议与要求,各县市区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投入大幅提高。2008年,我市教育财政拨款达到113308万元,比上年增加22344万元,增长24.56%。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5.5个百分点,其中炎陵县、攸县分别高于26.046.84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大幅度增长,比上年增长26.47%。其中株洲县、茶陵县分别达到46.2%43.5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明显增加,达到549.9元,比上年增长51.45%。株洲县生均达到840元。2008年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突出,预算内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5.98%,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荷塘区、炎陵县增幅分别达到4.13%2.05%。荷塘区、石峰区、天元区、炎陵县的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100%用于教育,醴陵市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财政足额预算了教师基本工资,并由工资统发中心通过银行统一打卡到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基本做到与当地公务员一视同仁。地区津补贴(绩效工资)各县市区基本下发到位, 保障了教师待遇。

二、改善办学条件

(一)进一步加大调整布局,整合资源

督导评估意见要求部分县市区进一步加大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关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具体有效的整改措施。

茶陵县制定了《茶陵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两撤五并小六提”的布局调整思路,即撤消七地中学、中心小学;将虎踞、潞水、浣溪、尧水、桃坑5个乡镇的中学与中心小学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将乡镇中心小学的六年级全部提到初中就读。同时加大星星学校改建扩容力度,积极做大做强城区周边的红桥小学和明德小学,正筹建一所占地150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芦淞区贺家土中学为办成一所合格初中,2007年秋季起学校办规模控制在12个教学班、600名在校学生以内,20089月,以景文中学合并至贺家土中学为契机,扩大贺家土中学面积。针对五里墩中学生源太少的问题,2007620区委常委会同意将五里墩中学撤并至附近的淞南中学。为解决小学学位紧缺的问题,已在何家坳小学、栗树山小学分别新建了一栋教学综合楼,并准备将龙泉小学更名为明德学校,在校园内改建一栋新教学楼,另外已在S211沿线规划预留了120亩地作为新校建设用地,

株洲县对县城高中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布局,拟用2年时间将县六中撤并到县一中、县三中。

(二)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学校硬件建设是一项永恒的投入,各县市区将之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各县市区根据“现行摸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投入资金4300万元,完成了47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同时,投入专项资金2383万元,进行了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改扩建校舍面积8万多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24所。投入500多万元,为学校更新教学装备,添置了图书、课桌椅和校园网。芦淞区、炎陵县共投入453万元新建了教学楼,新增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攸县投入168万元实施了中小学校“改水、改厕、改栏杆”的“三改”工作,投入720万元完成了8所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学生宿舍、食堂9610平方米。茶陵县2008年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共计新增校舍面积8000平方米2008年,有6个县市区完成或正在启动实施的新建中小学校项目6个,投入资金累计在8000万元。此外,各县市区还广泛开展了送教下乡和学校之间的对口扶持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各县市区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株洲县、炎陵县、茶陵县为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株洲县投资了1800多万元建设了渌口镇中学,解决了城区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初中难的问题。茶陵县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近几年共拔付100余万用于职业中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场地建设,因地制宜地调整了专业设置,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力度,成立了职教中心。炎陵县新建成的明德小学缓解了城区只有一所小学的压力,计划将炎陵中学办成独立初中弥补了城区没有一所独立初中学校的空白,并加强了县职校的建设。

四、加强教育管理

(一)加强管理

1.规范了教师人事管理。石峰区在20061262004年后新进的17位教师的档案已移交教育局,违规收取的费用也于2007612下午退还给了教师。区政府下发《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各项管理职能全部归口区教育局。株洲县人事部门退出超标收取的高级职称评审费和违规收取的教师调资费,20082009年教师工资调整未收取任何费用。

2.加强学校资产管理。醴陵市市委、市政府责成市有关单位对相关单位优先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并协助各学校进行资产评估。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对大部分学校进行了重新测量、绘制学校布局图,办理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有效证件,明确学校的产权。同时,教育局要求学校设立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目,建立健全学校相关账目,加强学校的资产管理。

3.优化学校周边环境。荷塘区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消费环境开展专门治理活动,对全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学校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4.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攸县坚持每季度开展学校校园安全专项督查,坚持不懈地抓“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特别注重学生交通安全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主动配合交警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整顿。

(二)加强机构建设

绝大多数县市区设立了正科级教育督导机构,明确了正、副主任督学的领导职数,配备了专职督学,按要求为督导办公室配齐了专职工作人员,并聘请了兼职督学。芦淞区将区教育局机关行政编制调整至14个,并给二级机构增加5个事业编制,缓解区教育局编制紧张的问题

(三)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各县区加强了劝学控流和学籍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学校都签订了劝学控流工作责任状,单位劝学控流工作是开学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将年巩固率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同进加强了特困生心理辅导工作和救助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学校学籍规范,学生人数准确、异动清楚、手续齐全,年巩固率达到标准。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省督导评估意见对醴陵市、攸县、茶陵县、荷塘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改意见,四县市区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醴陵市深入推进以“三进”(局机关干部进学校、学校校长进课堂、教师进家庭)、“三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举办了多类涉教培训班选送培训教师1000多人次,积极实行教师交流制度,2007-2008年共招聘教师165名。

茶陵县大力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坚决实行逢进必考制度,严把教师进城关;新分教师向农村倾斜;实施新分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年和晋升中、高级职称教师必须有一年农村从教工作一年以上经历的制度;提高山区教师津补贴;教师职称评定和年终评先评优向农村学校倾斜。

攸县积极解决教师队伍结构问题:政府每年投入60多万元,办转岗培训班;每年公开招聘30-60名大专以上毕业生补充学科紧缺教师;明确规定县属学校不从乡镇学校调入教师,城关和城郊乡镇不从其他乡镇调入教师。

荷塘区2007-2008年,招聘青年教师共80多名,逐步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有效地解决小学教师若干年后青黄不接的问题。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赴攸县、茶陵县开展县级教育工作首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后整改情况专项督查

5月下旬,省人民政府首轮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后整改情况第五督查组在省人民政府副主任督学聂荣华的带领下,对我市攸县、茶陵县的整改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先后听取了两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和财务帐目,走访了有关人员。认为两县教育工作:领导重视,部门合作,整改工作有力;教育经费问题整改到位;加强了教师队伍管理,教师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希望两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

两县县委、政府负责同志在督查组通报会上均明确表态:进一步强化执政兴教责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早日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我市从今年起停止开展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

办学水平公示工作

   2004年,我市建立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公示制度,并在当年四月付诸实施。该项制度的建立,促使全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了办学行为,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也让人民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公平有序竞争,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重要的积极的贡献。该项制度的预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历史使命也基本完成。鉴于此,经研究决定,从2009年起停止开展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公示工作。今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三年对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和市属职业院校开展一次综合性督导评估,并公布督导评估情况。

                                         

 

                          

 

责任编辑: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株洲教育督导第5期

995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