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一个贫困县县长的教育情怀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08-08-15 00:00 【字体:
 

一个贫困县县长的教育情怀

——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干太同志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发表时间:2008年08月15日 10:03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057月调任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2006年元月当选为县长。任职以来,我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己任,自始至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带领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使我县的教育事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20073月,市对我县2006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我的教育工作实绩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今年初,我还被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功臣”。现将本人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下求索——富民强县首在重教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切实关心教育、倾力发展教育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首先,我和众多的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的成长进步靠的是教育。我出生农村,能够从沅陵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大山里走出来,就是因为读了书并赶上了高考制度恢复的大好机遇。教育,不但让我们跳出了“农门”,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且为大家创造了更大的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平台。同志们能够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并带领广大群众投身国家的各类建设,得益的还是教育。其次,民族的真正复兴和国家走向强盛必须抓好教育。我在市里工作时去过国外一些地方,通过参观、交流并深入思考后发现,我们所有表面差距的背后是国民素质整体不高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除此以外,别无他途。第三,麻阳的现实状况和长远发展更需要教育。从现实情况看,我们戴的虽是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实际却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底子。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区位、资源方面的原因,更有人才缺乏的制约和影响。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过部分骨干企业红红火火,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最后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农业在很多领域创造了特色,由于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加之先进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徘徊不前,难以突破;又如我县近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5.5万人,但由于绝大多数是低素质的劳动力,不但务工收入不多,即使回乡后也难以承担创业重任。从长远看,麻阳不但人均国土面积少而且资源秉赋先天不足。麻阳共有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承载240人,比怀化市平均水平177人多63人,高了四分之一。同时自然资源更是十分匮乏。“山上树少,地下矿少,河里水少”。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唯一的途径只能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真正能够支撑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富民强县,只有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第四,抓好教育是县长这一岗位职责的重要内容而且完全可能变成现实。一方面,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县之长应尽的职责义务。我在平时的读史中发现,从古至今,无论是郡县太守还是富裕乡民,都会把修路、架桥、兴学作为积德行善、贡献社会的大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都要做一些有影响并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做好了,做成了必然功德无量。古人尚且如此,作为新时期的一位地方领导,就更应该把兴办教育作为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虽然眼前不能出政绩,但受益的是千千万万普通的百姓群众,是惠及麻阳子孙长远利益的根本大计。只要真正把教育抓好了,不但可以改变受教育者的命运、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对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只要主要领导的认识上来了,县长这个领导岗位的权威和影响肯定能够为发展教育提供相应的保障。只要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统一了,形成了全社会重教的浓厚氛围,教育事业必将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基于这些认识和判断,不但自己的教育情结愈发浓郁,并通过岗位的权力影响引导全体同仁和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可以说,麻阳现在发展教育的氛围是非常浓的。

二、躬体力行­——兴教之职义不容辞

有了正确统一的思想认识,就有了解决发展教育中各类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作为一县之长,除了常规思路、办法和措施外,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更大的力气,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第一,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关乎民生,关乎民族未来,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切实扩大教育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众所周知,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政策,使得农村与城市,落后地方与发达区域在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配置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这样客观上使城乡学生无法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加之受外出打工挣钱观念的影响,农村孩子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不少农村学生因为贫困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想继续深造的愿望也成为泡影。因此,要使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使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每一个农村孩子逐步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一直是我寝食难安并想努力解决的问题。结合麻阳的实际,用了三个硬招: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控辍保学。初到麻阳到学校调研时,我发现边远山区学生辍学反弹现象非常突出,乡镇抓这方面的工作也比较被动,学校也没有很多好的办法。因此,行政强力推动成为必然选择。曾记得我在一次全县性的工作会议上一个一个乡镇点起名来通报辍学情况,要求他们下大力气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要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控辍保学,多措并举,立体控辍。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各乡镇主动承担起了控辍保学政府的责任,实行了控辍保学责任制和奖惩制度,乡、村、组、家长层层落实,并与乡、村干部经济待遇挂钩。对不按时送子女入学的家长依法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对完成劝学任务的乡、村干部进行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缺少一人处罚100元、50元。如和平溪乡党委政府要求,对不依法送子女上学的家长,是党员的要在支部大会上做检讨,是普通村民的不给予办理任何外出务工、建房审批等相关手续,同时罚款2002000元。为了形成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还通过颁布政府令的法规形式明确下来,真正做到持之以恒,不因主要领导的变更造成时松时紧。另外,为了真正留住劝返学生和从源头上减少厌学辍学学生,教育老师爱生如子,并采取支教、补充优秀教师、加强后续教育培训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巩固保学成果。

二是适度兴办低龄寄宿制学校。在对农村学校进行调研时,发现一些偏远村小“复式班”现象突出,一个班七八个学生分两三个年级,一个教师来教,且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戚负责监护,一年很难见到父母几次面。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劳动者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加快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办好寄宿制、低龄寄宿制学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环境来学习。为了把这一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我们将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制学校建设列入全县为民办实事工程考核范围,按照“积极稳妥、撤并一所、完善一所”的思路,加强建设与管理。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学生不但保证了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且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自强自立能力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是发动社会捐资助学。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如果因为家境贫寒而连基本的接受教育的权利都要被剥夺,这对一个寒门学子就是最大的不公。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情就不能平静。每年,自己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捐资帮助贫困学生,让他们能有机会继续上学,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但我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十分有限,也是微不足道的,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同志参与这个事情。或是部门捐资,或是一对一帮扶,或是社会募捐,这样,我县每年都有30多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受到资助,圆了那些寒门学子的大学梦。像麻阳籍著名画家石翔、新大新家具城老板张小兵、长沙博益科技工程公司老总余首超、广东阳光狮子会等公司和个人都踊跃捐资,帮助解决了不少贫困学生的就学难题。

第二,扎实推进督导制度改革。2006年上半年的“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迎检工作中,我与教育部门的同志下基层、看学校,切身感受到了乡镇与县直教育相关部门对教育发展的认识不足,对自身教育工作职责定位不清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作了进一步探讨,形成了强化教育督导权威,理顺教育督导体制,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为破除原有教育督导室属于教育局内设部门、教育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体制性障碍,20069月,我在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上力主设立人事、业务、财务独立的直接隶属于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正科级教育督导室,增强教育督导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评估、检查、监督和指导,形成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相互协调的教育管理新机制,使麻阳成为全省县级政府在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我县教育督导真正担负起代表政府行使督导评估考核各级各相关部门落实教育工作责任的职责。其实,作这样的决策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是需要各级各部门配合和支持的。没有大家的配合和支持,这件事是不会做得那么顺利的。通过抓好督导这个“牛鼻子”,吹响督导“裁判哨”,把教育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综合考核目标,实行与计划生育、社会综治同等的“一票否决制”严格奖惩,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但较好地落实了工作责任,而且形成了较强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实践证明,我县改革教育督导体制的思路是正确的,对促进教育强省也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先后有岳阳市、株洲市及怀化市多个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督导部门来我县考察交流。这样的交流多了,既让我们有机会听取省市督学及各地教育专家们对如何发展麻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也多了一些向外推介麻阳作法的渠道,从而为全省的教育督导创新添砖加瓦,作一份贡献。

第三,引导形成重教合力。要使教育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我们政府首先做到履职到位。作为一名政府县长,在贯彻落实“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财政投入方面,下大力气投入资金,着重解决中小学校“无寝室、无厕所、无澡堂、无食堂”的难点问题,从最基本、最实际的小事做起,彻底解决了关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乡镇党委、政府也力所能及地切实帮助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照顾。像板栗树乡提出“外出务工你放心,留守儿童党员带”的口号,以党员社区责任制方式,将关爱留守儿童与党员创建和谐家园责任紧密联系,使留守儿童与责任党员结成帮扶对象,并将全乡5名孤儿送入乡敬老院,由政府统一免费安排食宿和上学。与此同时,县内相关部门也做到了履职到位。同时,我还十分注重将部门的力量凝聚起来,积细流以成江河,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解决了黄双中学、文昌阁中学、舒家村中学、板栗树中学和兰里中学通校公路问题,并亲自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跟踪监督。特别是兰里中学搬迁和麻阳一中运动场建设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通过现场办公,国土、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当场拍板全力支持,妥善解决了征地纠纷、农民征地补偿等一系列“老大难”的问题,实现了兰里中学顺利搬迁和一中运动场建设顺利开工。去年高考前夕,县城一所中学发生甲肝疫情,我立即组织卫生、疾控、教育、财政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调药、调专家、调样本,并到一线亲自了解疫情,对城区内所有学校进行消毒免疫,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力,在第一时间内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学生生命安全和高考有序进行。

三、思近虑远——勤业虽劳无敢懈怠

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当我看到陈旧的校舍、脏乱的校园一个个成为历史时确实颇感欣慰。

教育环境大为改善。“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教育环境的改善,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尊师环境,真正做到了“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初步显现了人才回流的洼地效应。近年来,通过制定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从2007年开始,麻阳考出去的大学生都愿意回麻阳来工作,这在以前是很少的。对研究生毕业到麻阳任教的,特事特办,将其安排在城区学校任教,并对其家属给予照顾。目前,教育部门已引进2名研究生,还有1名研究生已达成来麻阳工作意向。今年,湖南师大一名生物硕士研究生愿到我县工作,恰为我县高中紧缺学科所需,我十分高兴,要求教育部门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来麻阳工作的外地优秀教师,或教师招考中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音、体、美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给予重点引进和优先安排。由于人才环境的改善,待遇的提高,过来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到麻阳工作的情况有了根本的改观,为我们“优中择优”招录教师创造了条件。

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说心里话,正是两项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施行,对我县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有两项教育督导评估的压力,才促使麻阳教育行业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次省里对我县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评估,既是对我县教育工作的一次考核,也是一次促进,更是一次跨越。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校环境脏乱差现象没有了,学生睡课桌、打地铺现象没有了,无澡堂、无食堂现象没有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敞的通校水泥路,洁净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明显地改善。

教学质量明显改观。近几年来,麻阳的教育质量提升很快。特别是低龄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稳居全县中小学前列,如2006年在两省三县交界的边远山区拖冲乡设立的低龄寄宿制学校,在抽考中学生综合成绩列全县第三名,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可与城里的孩子媲美。我县高考成绩也是连续创造历史新高,2007年获全市文科排名第三、理科排名第四的好成绩,音、体、美专业在我县招录的大学生由过去每年的10多人增加到90多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比2007年获全市第二名。

虽然,近几年麻阳的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教育督导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与发达地区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县长丝毫不敢懈怠。但我坚信,通过这次两项教育督导评估,麻阳的教育发展还将迎来又一个春天。用这样的思路抓,用这样的力度抓,再过五年、八年,麻阳的教育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科教兴县”、“教育强县”不再是空洞的语言,麻阳的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麻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一个贫困县县长的教育情怀

9957184